袁承天全力施為,出“乾坤一指”要制他命門大穴——此穴在人身背后,最為緊要之處,如果一指戳中,體內真氣便泄,那武功盡失,雖然不至成為廢人,也是不能再自行兇。攝政王乃是習武之人,豈有不知這道理,所以于匆忙之中左腳后踢正是“魁星踢斗”漢人武術中的最為精妙之招,乃是聽風辨位,于倉卒之間應敵機先,更要拿捏到位,非是常人可以做到。于此可見這攝政王武功雖非化境,也是不易相與。袁承天見他踢來,只有撤手回招,身子凌空,忽然左腳踢右腳,右腳踢左腳,于片刻之間已凌躍于這攝政王頭頂,忽地雙手下探,俯沖而下,一指點中他百會穴。攝政王不意他會出此奇招,所以只覺頭腦巨痛,還未反應過來。袁承天又輕靈靈轉身落地,啪啪啪之間點他周身八處大穴,而且力貫于臂,已是全力施然,以防他再行解開穴道傷人。此時攝政王見自己真的大勢已去,不覺心灰意冷,不禁仰天長嘆:“天亡我也!”不禁雙行濁淚流下,想自己身為攝政王權傾天下,但凡自己令之所至,天下之人,莫敢不從,只怕將來一旦身陷囹圄,不免投環于道路,怎不凄傷?
嘉慶皇帝此時已是心中震怒不已,因為這攝政王可說是可殺不可留,他弒君之舉人人盡知,自己再行殺他,眾臣下也不由為其辨白,可說是名正言順,只是現下罪名未定,還應著在刑部斟問,定了罪名再殺不遲,當務之急卻是命宮中執事太監去軍營宣旨褫奪那傅傳書之九門提督之職,由袁承天擔任,將其下在大牢,因為不拿下傅傳書,其一旦發難,京都不免陷于危難之中,要知九門提督一職權柄極大,是衛護京城的主要力量,一旦失控,那么他這位皇帝也難陷入危險之中,所以只有讓可用之人去任這職務,目下也只有袁承天有此能為,旁人不堪勝任。
嘉慶皇帝先行令侍衛將這攝政入押入刑部大牢——在坊間亦稱天牢。攝政王猶有不服,還要吶喊,不妨一名侍衛手拿麻核桃強行塞入他口中,笑道:“王爺,你稍安毋躁,你還是留著力氣去承受待會訊問時的皮肉之苦!”攝政王聽這名侍衛口出狂言,暗中直氣得七竅生煙,心想:好小子,你也敢來消遣本王……如若在平常本王非一掌拍死你,只是現在本王不得其便,這真是龍潛水底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他只有黯然傷神,誰教自己疏忽大意,以至中了少年皇帝的計謀,自己一向以為皇帝年少可欺,一直言聽計從,不敢稍有忤逆,可說是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上,誰想反倒是自己一無是處,自大成狂,落得今日之境地,將來只怕兇多吉少!因為皇帝絕然不會放了自己,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這豈不是歷來君王所擔憂之事,又況且自己的忤逆弒君之舉,也難活命!看來是……他只不敢再想下去……一時心中忐忑不安起來,第一次有了對死亡的恐懼!先前都是他大肆殺戮天下仁人義士,也不覺得恐懼,只是覺得罪有應得,敢于反清復明便是該死,可是現在一旦想到自己將來便會步其后塵,心中不便恐懼起來!——其實世人誰不畏死,只是有些人是為了但教大義所在,死又何妨?有些人卻畏死惜生,便如那吳三桂、洪承疇之流,非但于君恩有虧,而且臨危變節,非但投降而且極盡所能幫助滿洲官兵殺戮自己族人同胞,是為可恥,為其列祖列宗蒙羞!有人生死看淡,如那袁督師雖有冤含死,但是忠肝義膽,萇弘化碧,忠義千秋,感醒世間多少渾渾噩噩的人,讓他們明白我輩來至這世上,所為何來?以至百多年后,他的令名事跡為后人所敬仰,便是滿人皇帝也是敬重,有時春秋之時也會拜謁這位漢人中不世出的大英雄!因為歷代君主都敬英雄豪杰,而鄙視那些無恥的賣國賊,所以乾隆皇帝令史官將那洪承疇、錢謙益、祖大壽列于二臣傳,以是不恥之行為,認為他們于君無義,于民無恩,應當于以排斥,以至為當世之人或后人所唾棄不恥!
嘉慶皇帝在眾人驚愕之中回到養心殿,便自草擬詔書著袁承天馬不停蹄,旋既去京城之外駐地守衛軍營,那里是九門提督之衙門所在,因為他怕時間稍長傅傳書得悉之后起兵嘩變,那么京都只怕一時亂局紛生,罹難接踵,難以收拾,因為他是攝政王一黨,未始不會起兵救主,莫如自己先下手為強,所謂制敵機先,不能有落網之漁;另一路著禁宮四大高手和血滴子盡巢而出協同四大顧命大臣緝拿攝政王府中的人犯家眷,還有江湖人士,一并歸案!
袁承天此時再要推脫已是不行,因為君無戲言,皇帝詔書已成,看來自己只有臨危受命,否則大師兄一旦作亂,放眼京都再無人可以制衡于他,自己不出頭,豈不禍及城中無辜百姓,自己又于心何忍?因為他亦知大師兄的手段,所以只有接了圣旨,快馬加鞭隨同一眾官兵出城向九門提督駐地軍營而去。一路上馬馳飛奔,蕩起遮天塵埃,人人心中惶急,直怕這傅傳書已然行事,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可是當袁承天帶領一眾官兵持圣旨而來,卻見軍營并無異常,營中官兵若無其事,神情并不見惶張。袁承天見此情狀,心中更驚,不知師兄打著什么主意。待他一路前行,來到中軍大帳,不見有人阻攔,可以說他們一路暢通無阻,似乎軍營之中并不設防,這倒大大出乎意料,因為這不太附合大師兄的性格,因為他一向桀驁不馴,怎么今日倒是出乎異常,難道他已驚覺,出逃軍營而去……這似乎又不太附合他的性格,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