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打算等游擊大隊完全形成戰斗力,打退日軍新一輪掃蕩,根據地徹底穩固以后再執行……”
“現在看來是等不及了!”
“計劃中有一個提議……”
“就算我們在晉東北成功建立根據地,也不能把根據地政府跟主力部隊的后勤壓力全部加到根據地老百姓身上……”
“而是應該自力更生,想盡一切辦法減輕根據地老百姓壓力,讓老百姓看到我們是真正把他們放在心上,關心他們能否吃飽肚子,能否過上好日子的自己人!”
“我記得這份根據地發展計劃里面:隊長專門有提過養豬的事兒。”
“讓你的后勤處牽頭,成立游擊隊直屬養豬場!”
“把之前戰斗中因傷致殘的戰士送到養豬場,幫部隊飼養生豬!”
“這樣既給那些傷殘老兵找到一個去處,不至于退伍后沒人管,還能繼續給部隊做貢獻……你們后勤部門也不用花費大量人力跟物力去采購生豬……”
“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后勤部門的資金壓力!”
“相對于從敵占區花高價采購生豬,我們自己喂養生豬的成本肯定會低很多。”
后勤處長沒有接話,而是皺著眉頭思考這份計劃的可行性。
很快就擰著眉頭反問:“糧食怎么解決……”
“養豬場的人員,豬仔,還有房子……我都能解決……唯獨糧食解決不了!”
“沒有吃的,我們買回來再多豬仔也養不大!”
譚偉指著文件上一段話繼續介紹:“隊長已經把辦法幫你想好了!”
”除了養豬,今后游擊大隊所有沒有作戰任務的部隊除了練兵,還要種田。”
“考慮到部隊經常轉移,那些周期較長的農作物就算了……”
“隊長要求每個主力連都開墾一塊菜地,種一些生長周期短的蔬菜跟雜糧,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供應養豬場。”
“各連還能在訓練之余進山挖豬草送到養豬場……”
“達到一定數量后,除了團部按標準分下去的豬肉,后勤部門每個月還能另外獎勵一些豬肉……”
看后勤處長帶著滿滿收獲急匆匆離開作戰室,想要快點兒檢驗唐林在發展計劃中的一些提議,譚偉苦笑了搖了一下腦袋。
那份發展計劃是唐林半個多月前編寫的,部分內容譚偉也參與其中。
之所以沒有立刻執行,是因為那時候的部隊還不具備保護根據地實力。
大家連根據地安全都保證不了,發展得再好也是給鬼子做嫁衣。
如今游擊大隊已經整編完成,雖然還沒形成戰斗力,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游擊大隊已經初步具備穩固根據地實力。
哪怕留守根據地的新兵還沒形成戰斗力,隊長帶走的幾百老兵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保護根據地。
既然如此,發展根據地也是時候提入日程了。
說實話。
當初唐林編寫發展計劃時,譚偉也被里面好多內容給震撼到,覺得不可能實現。
但他又對計劃中的那些內容充滿期待。
萬一實現,整個根據地都會收獲巨大好處。
不僅根據地老百姓會受益,游擊大隊幾千將士也會跟著受益。
“政委,你在想什么呢,這么專注……”副隊長陳大中聲音突然在譚偉耳邊響起,將他從沉思中拉回現實。
“老陳……你不去關心各營連的訓練進度,跑我這里來干什么?”譚偉看著眼前已經好幾天都沒見到人影的陳大中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