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區的正面評價很多,但負面評價也不少。
“無法理解的搞笑模式!”
“人物設定這也太扯了吧,還真是“大話西游”!”
“強行搞笑外加強行煽情,真的很無聊!”
“硬著頭皮看了三次,依然看不下去!”
“這簡直不知道在講什么,也就是幾句對白有點意思。”
“說實話,真的很爛,劇情鬼扯,還有葷段子!”
“奉勸作者,還是老老實實的寫兒童故事吧!!”
“……”
從讀者們的評價來看,《大話西游》真是應了那句話,愛的愛死,罵的罵死!
愛《大話西游》的人把它奉為經典!
罵《大話西游》的人把它罵的一文不值!
幾乎同一時間。
胡爍也在翻看人們有關《大話西游》的評論,經過一夜的發酵,兩極分化的口碑更加極端了,罵的多難聽的都有,把《大話西游》夸成曠世經典的也不在少數。
有關《大話西游》口碑的爭論甚至是上了微博熱搜。
面對這樣的局面,胡爍倒是挺開心,他不怕罵聲,怕的是撲的連水花都掀不起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一部作品能夠引發如此大爭論便已經算是成功了。
至少現在網友們都知道了一部叫《大話西游》的。
不過,在微博上的負面聲音中,胡爍卻也發現了一些“報復”的痕跡,比如,與胡爍有過沖突的江城籍作家許國春、康建新,以及與胡佐佐斗詩被碾壓的姜川、劉忠南等人,紛紛在微博上發表了有關《大話西游》的長評,而在他們的長評中當然都是抨擊為主。
對于這些人的評論、抨擊,胡爍倒是一點都不意外,自古文人相輕,并且更容易記仇,因為,文人骨子里的傲骨,讓他們很難面對自己的失敗,因此,一旦有機會扳回一局的時候,自然是會不遺余力。
因此,這幫人胡爍曾經的手下敗將,幾乎是組成了“倒胡聯盟”,對于《大話西游》的批評可謂是費盡心思,找出了整部中的各種缺點和弊端,拿出來逐一的駁斥。
翻著眾人駁斥《大話西游》的言論,胡爍看著看著自己都笑了出來,因為,這幫人真是太“費心”了。
其中,至尊寶的一句臺詞“I服了YOU”,竟然被某位學者吐槽說,一部中不應該出現,中英文結合的句式,不嚴謹,太惡俗。
對于這種評價胡爍也是無話可說,《大話西游》整篇都是惡搞氛圍濃郁的,這本就是《大話西游》的風格,它用一種荒誕、惡搞的方式去講述了一個“沉重”的故事。
也正是這樣的表現方式才讓看官們有了哭中笑,笑中哭的體驗。
其實,這也是另外一個時空的喜劇大師周星馳對于“喜劇”的處理方式,初看周星馳看到的都是他無厘頭的表演,好像只是單純的為了搞笑而搞笑,然而,當你成長了之后再看周星馳的電影時會發現,其實他拍的大部分片子都是“悲劇”,他只不過是用一種荒誕、惡搞的方式表達出來了而已。
正如另外一個喜劇大師卓別林所說的那樣,喜劇其實源自于悲劇,悲劇才是喜劇的心臟,有了悲劇的心才能編好喜劇。
因此卓別林得出了一個結論:幽默的內在根源不是快樂,而是悲哀。
這句話揭示了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事實,那就是喜劇其實就是把觀眾的快樂建立在一個人的痛苦之上。
就好比那句調侃的話,有什么不開心的事,說出來讓我們開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