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吧哥貝爾,你是不是收了那個華夏人的錢!”
“我不相信一個華夏人能拍出那么好看的電影!”
“你竟然說他可能會贏?難道你是瘋掉了嗎?”
直播間的觀眾們紛紛表示不敢置信。
哥貝爾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繼續說道:“或許是先入為主的偏見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如果,你們不相信我所說的話,可以自己走進電影院去看一下《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
“看完之后,如果你們依然覺得那是一部大爛片的話,你可以再回來罵我……”
“好吧,直播就到這里,我實在是沒什么可說的,或許,我會再去買票看一遍,畢竟,這樣一部電影很難第一遍就看透其中的所有奧妙,我需要再去仔細的品味一下電影中所展示的一些細節。”
哥貝爾說完,直接關閉了直播,并且又一次去買了《泰坦尼克號》的電影票。
類似哥貝爾這樣的美利堅人不在少數,他們都是抱著批判與吐槽的心理走進的電影院,不過,當他們從電影院走出來之后卻都是心情復雜,一方面他們是被這部電影所震撼,另一方面他依舊有些無法接受這樣一部電影竟然是出自一名華夏人之手。
一天的點映結束。
美利堅的一些影評網站上也出現了《泰坦尼克號》的相關評分。
其中影響力最大便是“爛番茄”了。
爛番茄的評分系統與國內的影評網站還是有一些區別的,它是以新鮮度來評判一部電影的好壞,新鮮度越高說明這部電影的可看度也就越高。
而當《泰坦尼克號》第一天的點映結束之后,它的新鮮度竟然高達90%,根據爛番茄的評分原理,新鮮度超過60%即屬于“新鮮番茄”,算是進入了可看的范圍,低于60%的則屬于爛番茄,這類電影通常情況下會被界定為爛片。
而90%的新鮮度,對于一部電影來說可謂是超高的評價了,因為,當爛番茄的評分出來之后,美利堅的網友們自然是一片嘩然。
“天吶,怎么會有這么高的新鮮度!”
“我簡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確定是90%?這真是不可思議!”
“哦買噶,我不相信這是《泰坦尼克號》的評分!”
“他一定是買通了影評人和觀眾,否則絕不會有這么高的評分!”
網絡上是鋪天蓋地的質疑聲。
不過,比較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危險行動》已經早于《泰坦尼克號》在北美進行了大規模的點映,而《危險行動》的爛番茄指數,僅為65%,勉強過了及格線。
對比《泰坦尼克號》的90%,《危險行動》的評分實在是有些拿不出手了。
看到這樣的情況,《危險行動》的出品方“星工廠”就有些坐不住了,作為一部總投資超過兩億美金的電影,《危險行動》的票房野心可想而知,尤其北美還是他們的主戰場。
然而,他們的點映評分竟然遠低于《泰坦尼克號》,這自然是不能接受的。
于是,星工廠的宣發部門總監愛德華在看到《泰坦尼克號》的評分之后,直接在推特上進行了抨擊。
“《泰坦尼克號》的爛番茄指數很不正常,對此我要向爛番茄方面提出抗議,他們不能縱容這種刷分數的可恥行為,民眾相信爛番茄就是因為它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如今,他們竟然對刷分數的行為視而不見,對此,我感到非常非常的失望!希望爛番茄方面立即針對《泰坦尼克號》爛番茄指數不正常一事展開調差,我以及美利堅的網友們都等著你們的調查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