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蘄春那邊帶來了消息,孫權派遣援軍20000人,但是都被阻擋在蘄春,無法進來,擋住援軍去路的正是趙云。”
小兵渾身是汗,氣喘吁吁地向周瑜報告著。
周瑜可氣壞了,怪不得這武昌之戰不好打,原來是20000援兵根本過不來。
那我還在這里,豈不是成了甕中之鱉,我豈不是要束手待斃?
想到了這里,周瑜絕望了,立即傳達了命令,全軍撤退,撤退的目標是東門。
周瑜令小兵急忙向南門傳達撤退命令,目標是蘄春。
沒有辦法,蘄春是周瑜撤回東吳的必經之路,必須路過,就算是千難萬難也必須往蘄春撤退。
原因嘛,非常簡單,蘄春那邊的20000大軍過不來,自己再不撤退,肯定就會被荊州很快過來的援兵包餃子,東吳的家底有不少就是在自己手里,自己不能葬送東吳的家底,必須想法給東吳保存1點實力。
以后東吳能不能東山再起,也是看手下的這些士兵能保存多少,能給東吳帶來多少種子。
要知道戰亂時期,招兵很容易,可是要練成精兵,至少要半年,甚至1年以上的時間才可以。
所以,周瑜此時想得最多的就是把這東吳的希望帶回去,把這些精兵給孫權留著。
這也是周瑜急了的主要原因,聽見援兵過來,又發現北門被破,立即撤兵。
周瑜很清楚,如果繼續焦灼在武昌城,自己的處境肯定非常危險,即便劉備沒有援軍,自己也已經是必敗無疑,何況劉備的援軍很快就來。
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立即撤軍,趁著劉備根基不穩,立即撤兵蘄春。
蘄春那邊還是有大量援軍的,至少現在和趙云打成1片,也是自己最佳的機會,只要自己到了蘄春邊上,見機行事,還是可以安全返回東吳的。
周瑜領著殘兵敗將,從西門1路敗退,方向和目標就是蘄春。
蘄春。
趙云早就在諸葛亮等人發起進攻之前就到達了蘄春。
然后趙云打開了軍師給自己的第1個錦囊妙計。
只見,錦囊上赫然寫著:
“子龍,當你打開這個錦囊,說明你已經到了蘄春城下。”
“到達蘄春城下之后,立即在城外5里處有1個小樹林設伏1支軍隊,此地乃是蘄春通往武昌的必經之路。”
“在樹林側邊2里路處埋伏1支軍隊,兩支軍隊互為犄角,互相策應,孫權的援兵定然想不到將軍會設伏,必定會中計,將軍只需要攔住去路即可,不可戀戰。”
“注意,孫權向來多疑,這次必定小心謹慎,你需要偃旗息鼓,不可大張旗鼓,否則孫權疑心,必定不敢出來,你就達不到伏擊的目的了。”
趙云看完之后大吃1驚,沒有想到軍師竟然心思如此細膩,哪怕是芝麻大的1點點小事,軍師也是牢記在心,如此地形,如果沒有下過1番功夫是肯定不會知曉的。
而且每1個步驟都是精于算計,有這樣的軍師輔佐主公,必定能夠成就1番大業。
我趙云以后就好好的跟隨主公,在軍師的指揮下,1定能夠擊敗孫權和曹操,統1天下的。
此刻的趙云俠肝義膽,義薄云天。
于是,按照諸葛亮的方法在蘄春城外的5里處的1個小樹林旁邊設伏,令霍峻領軍2000在此伏擊孫權援軍,自己在樹林附近2里路處設伏,也領2000士兵,2支精兵互相策應,1起伏擊孫權的援兵。
只要擋住援軍的去路,那么周瑜自然是不戰而敗。
趙云布置好1切之后,就等著孫權的援兵。
果然,在趙云布置好1切之后,僅僅只是過去20分鐘,孫權的援軍就已經到了。
援軍很是謹慎,先是派了好幾個哨兵打探消息,由于趙云隱藏得夠好,哨兵并沒有發現他們。
趙云明白,接下來將會是援兵的大部隊,大戰很快就要開始,激情很快就要上演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