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自己的意義也就凸顯了出來,至于說幫助,諸葛瑾需要的幫助,周瑜沒有條件提供,而諸葛瑾只是需要諸葛亮幫助而已,有親人當然是好辦事了,有諸葛亮在荊州劉備那里,諸葛瑾才能無顧慮地前去談判。
所以,此時諸葛瑾明白,周瑜只是客套而已,并不是能真正的為自己提供什么幫助。
這當然只是人情世故,這就是江湖。
于是,諸葛瑾朗聲笑道:
“大都督,你也辛苦非常,最近以來,大都督為了東吳沒少操心,等我消息,我明天1早就去劉備軍營,與他們和談。”
“大都督不必擔心,我1定想法完成任務。”
周瑜聽完,也是恭維1番:
“提前預祝諸葛先生取得成功,為主公和東吳百姓排憂解難。”
但是,周瑜的語氣中多了1絲絲的調侃,能聽得出來,周瑜并不相信這次和談,也不太相信諸葛瑾的能力。
其實,周瑜只是利用諸葛瑾去拖延時間而已,東吳地盤此時并不小,周瑜的志向1直都是很遠大的,此時周瑜更多想的是如何幫助主公孫權拓展疆土,安邦定國,所以周瑜1直也在為了這個目標而奮斗。
當然,1直以來,進展都是很順利的,直到最近開始,周瑜遇到了坎,主要的原因當然是荊州本來實力并不弱,雖然被曹操和東吳前后夾擊,但是諸葛亮和劉備部署得當,且派了精兵強將堅守住了武昌,扼住了東吳周瑜進攻的腳步。
而北邊的曹操,則是諸葛亮和劉備等人親自出馬,效果自然是非同凡響的。
在劉備和諸葛亮的周密部署,以及部下張飛、趙云等人的全力配合下,最終不但戰勝了曹操,而且把曹操趕出了荊州之地,讓曹操徹底回了許昌老家。
這種打法,周瑜明白,如果換成自己去對抗曹操,基本是敗局已定,在曹操的強勢攻擊下,自己別說把曹操趕出去,就是僵持都很困難,不得不佩服荊州這群將士們,果然每1個都是英勇善戰。
周瑜開始佩服劉備、諸葛亮了,尤其是張飛、趙云,慢慢開始變成了周瑜的噩夢,這1次周瑜戰敗,和張飛趙云是托不了關系的,這兩人配合起來,果然是天衣無縫,對我們東吳的將士形成了降維打擊,打得我們將士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這樣的大將打前陣,這仗還怎么打?
周瑜明白此時的嚴峻形勢,劉備已經把強大的陣容都安排到了自己這邊,自己目前的處境已經是岌岌可危。
有張飛、趙云等人在蘄春城下,自己的日子是不可能好過的,這1點周瑜十分清楚,只是周瑜骨子里是有傲氣的,他不愿意承認而已。
但是,事實就是事實,無論周瑜承認與否,事實的結果不會改變,不可能按照周瑜的意志而轉移1絲1毫。
這1點是毋庸置疑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在絕對的智慧面前,在絕對的計謀面前,已經形成了對周瑜領導下的東吳軍隊的降維打擊。
此時的諸葛亮和劉備攜勝利的姿態,集結了荊州的精兵猛將,陳兵在蘄春城下,1場決戰,在周瑜看來是在所難免的。
至于談判,只是延緩時間而已。
當然,諸葛瑾和孫權所謀劃地和曹操1起夾擊劉備,在周瑜看來也不現實。
上次曹操領著精銳部隊親自猛攻南陽,最后都是以失敗收場,曹操又不是傻子,他已經吃過大虧,怎么可能還過來荊州惹事?
這趟渾水,8成曹操不會蹚。
所以,周瑜十分清楚目前的形勢,對于諸葛瑾的談判,周瑜并不抱樂觀的姿態,他明白的是,諸葛瑾不會有危險,但是大概率完不成任務。
兩國相交,絕對不會因為親情而耽誤政治,更不會影響進軍。
最多是遲緩幾日而已,這已經是最大的恩惠了。
當然,諸葛瑾也不是傻子,諸葛瑾知道自己此去,很有可能完不成任務,這也是他建議孫權迅速支援周瑜的原因。
那些東吳的部分臣子建議投降,建議直接求和的都是誤國誤民,沒有1個是真心為東吳的百姓考慮,更別說是東吳的孫權這個主公考慮了。
對于他們來說,最多是換1個主公而已,榮華富貴不會變,但是對于孫權來說,意義可是不1樣的。
守住東吳的這1畝3分地,那他就是1方諸侯,吃香喝辣,發號施令,絕對是1方的‘土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