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1直以來都是想為國家出力,只是1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主公,直到遇到了劉備,才知道遇到了今生的明主。
劉備禮賢下士、寬以待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對自己確實是恩重如山,從自己出山以來,1直重用諸葛亮,言聽計從。
今天的所有1切,其實都是諸葛亮與劉備故意為之。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必須有所作為,豈能郁郁久居人下?
劉備不愿意在別人的屋檐下茍延殘喘,于是這才接任了荊州牧,打算以1己之力,打出1片天地來。
屁股還沒坐熱,曹操找事,劉備只得親自領著士兵北上迎戰曹操,但是就在這個間隙孫權竟然背后捅刀。
劉備怎么可能不惱他?
劉備惱他就是對的,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東吳的精銳此時已經嚴重受損,而且東吳的將士們士氣萎靡不振,反而荊州這邊,士氣高昂,每1個人都想著奮勇殺敵,建功立業,如此大好時機,正是用兵之際,所以劉備才會提出如此的苛刻條件。
只是,這些,諸葛亮也好,劉備也罷,怎么可能會跟諸葛瑾說,更不會跟孫權說。
既然孫權現在‘病’了,那劉備能做的,肯定不是把敵人放走,讓他臥薪嘗膽,然后養精蓄銳,下1次有機會了再背后捅刀。
必須震懾他,讓他知道厲害,讓他明白大小王,大王永遠是可以壓制小王的。
現在的劉備,在荊州地界,是絕對的大王,沒有之1。
劉備的志向高遠,不僅僅是荊州,劉備志在天下。
要撫慰天下受傷的百姓的心,統1天下,讓社稷轉危為安,讓人民從此太平生活。
這才是劉備的畢生所愿,當然有些話,劉備連諸葛亮都沒說過。
諸葛瑾也是陷入了沉思,這些劉備和諸葛亮的志向以及想法,諸葛瑾肯定是不得而知的。
諸葛瑾也懷念小時候,現在諸葛瑾有點后悔了,怎么會和自己的弟弟輔佐的是兩家諸侯,這以后兵戎相見是常有的事,該如何處理?
自己1過來,弟弟就邀請了自己加入劉備麾下,但是諸葛瑾也是要臉面的人,忠臣自古不事2主。
如果自己投降了劉備,以后有何顏面去見天下之人,悠悠眾口該如何去堵?
算了,先緩和1下氣氛,既然弟弟提到了小時候的事,那就高興1會,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事。
想到了這里,諸葛瑾也是破涕為笑“是啊,弟弟,小時候的事情確實很美妙,只是,都過去了。”
“還記得有1次,你調皮去水里摸魚,最后掉進了深坑,而你自小又不學游泳,當即就有了生命危險,我當時也很小,不知道該如何去救你,就胡亂地找了1根棍子,結果夠不到。”
諸葛亮聽到這,也為之動容,自己那1次確實很危險,確實是自己的哥哥諸葛瑾不顧生死,救了自己。
“還是大哥你最后把衣服脫了,然后接在繩子上面,我抓住了衣服,好不容易,您才把我拽上了岸。”
“多虧了大哥,如果不是大哥,弟弟的命就沒了。”
諸葛亮眼眶通紅,淚水奪眶而出,“哥哥,多謝您的救命之恩!”
諸葛亮躬身跪下,給諸葛亮直接磕頭謝恩。
淚水順著諸葛亮的臉頰,已經滴落在地上。
諸葛亮這1刻是真的動情了,想起了往事,確實非常感激自己的哥哥。
而且,哥哥率先去了東吳,而自己卻輔佐劉皇叔,與哥哥南轅北轍。
這1次,不如趁機讓哥哥跟自己1起輔佐劉皇叔,以后兄弟之情可以繼續。
想到了這里,1個想法,在諸葛亮的腦海中開始醞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