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曹操此時最大的期望,他希望能夠擊破樊城。
樊城是他此時必須全力以赴邁過去的一道坎。
不管多難,曹操都要全力以赴。
此時擺在曹操面前的路暫時是兩條,一條是水淹樊城,但是這也有弊端,其一水淹樊城之后,不利于樊城的防守,而且樊城的地勢比較高,想要水隨便把樊城淹沒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更難的卻是,曹操手下的基本上都是陸地上的軍隊,對于水戰來說,他們都是非常陌生的領域,無論多大的能耐,基本都用不上。
這一點是曹操此時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不但要考慮而且要慎重考慮,全面考慮,只要考慮得不夠清晰不夠準確,很有可能耽誤大事。
曹操何其聰明早就看出來這一點,他明白水淹是一把雙刃劍,極有可能把樊城擊潰,很有可能把自己的大軍全部淹沒。
也就是說,真的動用大水,有可能讓樊城的守軍一戰被曹操擊潰。
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殺敵一干,自損八百。他曹操手下的旱鴨子們,這一仗很有可能也會損失極大。
即便是最后真的攻破了樊城,也有可能讓自身受到極大的損害,甚至是傷亡遠大于樊城的守軍,如果是這樣的結果,肯定不是曹操想要的。
他想要的結果很簡單,那就是攻破樊城,并且以極小的代價。
如果攻破樊城,自己手下的士兵損失五六萬,那就得不償失,反而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對于曹操來說是肯定不能接受,而且曹操此時一直沉默不語,就是在思考這個問題。
曹操此時考慮問題,最基本的出發點就是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讓樊城的守軍損失最大化。
只有這樣,曹操才能撈到真正的實惠,不能因為一個樊城,讓曹操自身的人馬受到極大的損耗。
這對于曹老板來說就損失太大了,而且后面還有襄陽等其他的城池,曹操還拿什么繼續進攻。
只要軍隊進攻,必須有大量的士兵,而且必須士氣大振。
以自身的損耗為前提取得的一切勝利都是不明智而且不理智的。
曹老板這么聰明,當然想到了這一點,他在等手下的謀士給他提建議,他的意圖很明顯,既要攻打樊城,又要讓自己的人馬受到最小的損失。
這才是對于曹操來說最為明智的打法,如果一味地追求勝利,不顧自身的死活,這樣的勝利又有何用?
曹老板這么精明的人,怎么會做這樣的虧本買賣呢。
所以曹老板此時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必須全力以赴,但是要穩扎穩打,不能太過于冒險和激進。
劉備可以失敗無數次,因為荊州的地盤不小,只要他成功,最后一次把曹操徹底擊敗,那么劉備就有可能是最后的贏家。
可是曹操沒有這個實力,此時劉備已經得到益州的大半領土,還有東吳的大半領土。
論綜合實力來看,劉備此時的實力并不比曹操弱多少,伯仲之間可能都有點少說了,甚至來說,劉備的實力還在曹操之上。
如果只是從戰斗力和謀略層面來看,劉備是遠遠超過曹操的。
就不說諸葛亮、龐統等人,即便是張飛、趙云、關羽、黃忠等人,隨便拎出來一個,也夠曹操喝一壺的。
所以這一次關羽過來支援,已經令曹操心驚膽戰。
曹操很清楚自己根本就不是這么多人的對手,他不想被關羽等人纏上,所以才派人攔住關羽,這邊準備全力以赴拿下樊城。
曹操手下的謀臣和武將們此時還在激烈地討論著,只要沒有最終的結果,他們會一直討論下去,因為成事在天,謀事在人。
如果不能提前部署好一切,那么后果將會是非常嚴重,甚至是會嚴重到讓他意想不到。
這個結果,對于曹操來說,將會是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重。
這種壓力,將會是極其嚴重的。
曹老板當然知道事情的嚴重性,所以這一次,他必須全力以赴,不能給自己留下任何的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