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張遼是真的感覺到了危機。
至少,他的腦海里已經知曉了,此時極其緊張,可能是真的錯了。
諸葛亮、劉備是何等的英明,怎么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而且還錯得這么離譜。
從一開始,他們好像就是離了個大譜。
這一刻,曹兵們還蒙在鼓中,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可是張遼不是傻子,已經隱約感覺到了其中的不對。
只是不過暫時也說不出來到底是哪里不對,不過事情已經開始發展的不受張遼控制。
這對于張遼來說,不好處理。
張遼明白自己面前的壓力很大,一旦不留神自己手里的這2萬軍隊就會中了諸葛亮,劉備的詭計,然后全軍覆沒。
并且張遼知道重疾的可能性極大,因為此時此刻荊州兵并沒有失敗的跡象。
種種跡象表明荊州兵是故意失敗,或者說是以退為進。
用種種手段來迷惑張遼,吸引他的注意力,然后從中偷襲到了最終取得成功。
這也是張遼能想到的諸葛亮的詭計之一。
張遼非常清楚諸葛亮詭計特別多,幾乎是一條接著一條。
所以稍不留神很有可能直接被諸葛亮徹底玩完。
到了那時之后,自己這點人起不到作用,將會牽連到主公的整個計劃,對于主公的影響將會是極大的。
想到了這里,張遼的腦門上瞬間冒了汗,而且不停地涌動下來。
張遼明白自己肩膀上的擔子非常重,主公交代給自己的任務必須完成,而且是不折不扣的完成,必須讓主公安心。
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才能讓主公從容不迫地救援許昌。
最好的想法應該是主公在救援許昌的途中取得大勝,然后與自己聯合襲擊諸葛亮,劉備等人。
最終的結果當然是既要援助許昌,穩住北方的大局面,又要穩住當前的既得利益。
既然他們拿下了荊州的部分領土,他們肯定不想放棄。
尤其是曹操這么多年以來一直精心部署,怎么可能把到手的東西全部給了別人?
所以這也是曹操等人精密部署的重要原因。
曹操非常清楚自己的處境,這才把重要的任務都給到了張遼。
雖然沒有太明說,但是在任務中已經給予張遼很大的期望。
只要張遼能夠圓滿完成任務,那么事情的進展就順利很多。
后面的問題就不再是多大的問題,所以此時張遼不敢辜負曹操的信任。
他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想法把目前的局面穩定下來。
張遼立即領著領著開始撤退。
這一刻張遼渾身都是汗,生怕在撤退的途中,諸葛亮等人突然對他發起襲擊。
如果是這樣,那么對于張遼的人來說影響將會是其他的。
憑借張遼的經驗,剛才金周邊的人數不多,最多算下來也就1萬來人。
所以張遼很清楚,諸葛亮把精銳已經隱藏了起來,隨時都有可能對自己來一波致命的打擊。
這才是張遼極為懼怕的地方,比智謀,用兵等等,自己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除了比單挑,自己可以單挑過諸葛亮。
只要是打仗,與諸葛亮相比自己簡直就是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