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等到要餓死的時候,你們一個個誰又舍得死?”
說罷,想了想道:“這樣,你們先清點一下自己的糧食,看看到底要不要買糧食。
要買糧食的站一邊,不買糧食的站另一邊,我們統計一下。
等統計好了,我們就湊銀子,如果要買的東西不多,湊半兩,派一個人進去采購就行。
買得多的話,恐怕就得多派幾個人,反正進城的錢大家伙兒一起湊,這樣也能省一些。”
“好主意啊,我怎么沒想到這個辦法?”
隊伍中,立馬就有人站出來贊同趙里正。
緊接著,越來越多人同意趙里正的安排。
大家伙兒紛紛開始清點自己的糧食,看看究竟要不要補充,若補充的話,該補充多少?
等到清點完糧食,分兩邊站好,又開始討論讓誰去采購。
安小暖還有吃的,并不十分缺糧食,但想起空間里那幾個籮筐的紅薯芋頭,還有衣裳被褥什么的,她就想進城去看看。
一來,是進城兜一圈,出來后好把紅薯芋頭給賣了。
這一路,家里人都沒怎么吃紅薯芋頭。
除掉從季小雨季大河那里收來的四個籮筐的紅薯芋頭外,還有從上饒村帶來的紅薯芋頭呢。
每次偷偷吃完拌飯或饅頭后,她都會從手推車上收幾個紅薯芋頭起來,時間久了,空間里的紅薯芋頭就多了。
全部加起來的話,應該有六個籮筐。
六個籮筐的紅薯芋頭,至少得轉手五個籮筐吧?
那玩意兒太占空間重量了,而且她也不怎么喜歡吃。
二來,也是想看看那些衣裳和被褥能不能換點銀子。
她寧愿以后多花銀子重新置辦新的,也不愿用別人用過的。
能換銀子的話,還是早早換了比較好。
如此想著,安小暖便主動舉手:“算我一個吧,我想進城看看城里有沒有什么好的止血藥,若有的話就買一些備著,以防萬一。”
說完,安小暖又道:“我家有手推車,待會兒先讓我娘下來坐著,我推手推車進去,也能多裝一點糧食。”
眾人聽言,紛紛點頭,覺得很有道理。
于是,便算了安小暖一個。
安小暖見眾人同意,趕緊回去清空手推車。
等手推車清空后,另外兩個進城的人選也選出來了,分別是廖大伯和易大伯。
他們各自準備了兩個空籮筐和兩個空背簍。
背簍一前一后各背一個,籮筐就用扁擔挑著,雖然不如安小暖的手推車裝得多,但也能裝不少。
三個人頭就是一兩半的銀子,大家伙兒先湊。
等湊完了進城的銀子,還得問清楚,最高能接受多少錢的糧食。
具體買什么糧食也別挑,有什么就買什么,反正優先買紅薯芋頭就對了。
買不到紅薯芋頭,就買便宜的糙米、玉米面等等。
價格便宜就多買點,價格貴就少買點。
反正啊,除了那一兩半的進城錢,隊伍里的人又湊了五十兩銀子出來。
由于安小暖的車子比較能裝,所以她拿三十兩,剩下的二十兩,廖大伯和易大伯各拿一半。
總之,照著五十兩銀子來買就對了。
五十兩銀子,半兩算一份。
到時候糧食買回來了,平均分成一百份,給半兩銀子的,可以拿一份糧食,給一兩的,就拿兩份。
以此類推,公平公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