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暖摸了摸三丫的腦袋,一臉寵溺:“
雖說孩子們的錢不多,一年也就進賬那幾十個銅板。
可如果他們能忍得住不亂花,經年累月的攢下來,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了,那筆錢也能給他們添點小物件兒。
再不濟,到了他們成親的時候,置辦點鍋碗瓢盆或喜被蚊帳什么的,總歸夠了。”
“你這么一說,其實也有道理。
攢下多少錢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孩子們能學到什么,養成什么習慣。”
林大娘算是村里比較開明的人了,接受能力也很強。
聽完安小暖的話,她不僅羨慕安小暖能有這樣好的一對父母,也為大寶二寶和三丫感到高興。
因為這樣好的母親,現在輪到大寶二寶和三丫擁有了。
不過話回來,再如何開明,這心里頭也有一筆賬。
她看著安小暖,問道:“收回來的紅封必須要比給出去的紅封多才行吧?
要不然連支出都沒辦法填平,這不就是拿家里的錢給孩子們當零用嗎?”
在林大娘看來,如果支出了一百文的紅封,卻收回一百五十文,那多出來的五十文平均分給孩子們當零用,倒沒什么問題。
可如果沒有填平這筆賬,就直接把收回的紅封算作是孩子們的錢,這壓力未免也太大了。
養孩子不易,掙錢也很難。
能把孩子拉扯大已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他們吃給他們喝就不錯了,還要什么零用錢啊?
但很顯然,安小暖這個‘現代人’并不這么認為
。
她笑著問:“為什么一定要填平那筆支出?那筆支出,跟孩子又有什么關系?
說句實在話,逢年過節我們給出去的紅封,難道不是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在借孩子的名頭走人情嗎?
既然真正走人情的是我們,那支出的紅封自然得算在我們大人的頭上。”
當然了。
安小暖也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她只是在解釋她的做法而已。
看著隊伍前面還有不少人,她繼續道:“不過啊,每家的情況都不一樣,還是得根據自己家的條件來。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給孩子一點零用錢也沒什么,畢竟都是我們的心頭肉嘛。
更何況這些銀錢也不多,雖然是孩子的零用,可最終還是放在我們手里的。
在他們長大成人之前,他們每動用一個銅板,我們都知道,也不擔心他們會亂花。”
說完,安小暖看著一臉新奇,正在四處張望的三丫,又道:“而且我相信,人都是相互的,我心疼孩子,孩子也會心疼我。
今天我把他們的紅封交給他們當零用,讓他們知道自己名下有錢,那改天我有困難,需要用錢的時候,他們也一定不會對我吝嗇!”
“阿娘說得對!”
三丫雖然一直在張望,可耳朵卻豎得直直的,將安小暖和林大娘的對話聽得一字不落。
她抱著安小暖,笑嘻嘻道:“阿娘對我們好,我們也對阿娘好。
我們的零用錢都攢著,什么時候阿娘需要了,
阿娘就可以拿去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