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花是個知恩圖報的。
她知道安小暖讓她幫著做頭繩頭花,是想拉她家一把,給她一個掙錢的機會。
所以中午三狗睡著后,她就趕緊到了安小暖這邊,幫著劉氏幾人一起圍雞圈跟鴨圈。
這個地方夏季雨多,隔幾天就得下一場雨,所以這雞圈跟鴨圈里頭啊,還得單獨再搭雞窩和鴨窩。
這也是為何大家伙兒上山砍竹子時,一定要割一些茅草回來。
就指著那點茅草當雞窩鴨窩的屋頂呢。
如此,下雨刮風時,也不怕雞鴨會被雨淋,被風吹。
雞圈跟鴨圈弄好,還得把外頭的菜地給圍了。
別瞧著現在雞鴨都小,破壞力不大,但這玩意兒長得快,過一陣說不定就該讓人頭疼咯。
趁著今天圍雞圈跟鴨圈,干脆就一起圍了,省得以后還得上山砍一次竹子。
這次砍竹子,安小暖他們特地多砍了一些,把張翠花家的菜地也給算上。
雖然張翠花那邊沒養雞崽鴨崽,但村里的人都養了呀,可不能讓她家菜地被禍害了。
人一多,活兒就干得快。
別看只多了一個張翠花,但張翠花手腳麻利啊。
幾個人悶聲干活兒,一個下午的時間,就把雞圈跟鴨圈,雞窩跟鴨窩,還有兩家的菜地,全部給搞定了!
二寶那家伙還專門挑了一根粗壯的竹子出來,劈成兩半,又把中間的竹節用刀子給割干凈,做了兩條長長的食槽和兩條長長的水槽。
他在雞圈跟鴨圈里,各自
放了一條食槽和一條水槽,就指著往后的日子里,小雞崽小鴨崽們可以用他做的食槽和水槽吃飯喝水呢。
把東西放進去時,他還挺得意,非得把所有人喊來參觀。
“阿奶,阿娘,干娘,大哥三丫,大狗哥二狗哥,你們快來看啊。
快看我做的食槽和水槽,怎么樣,很厲害吧?小雞崽小鴨崽也有自己的飯碗和水碗了!”
說完,還朝三丫道:“三丫,你去盛一勺中午剩下的舊米飯來,咱們放到食槽里,看看小雞崽吃不吃?”
“去去去,你個敗家玩意兒。”
劉氏一聽二寶的話,趕緊罵道:“鍋里剩下的那點米飯是等著晚上開粥的,你拿來喂小雞崽,那你晚飯就別吃了!
家里什么條件啊,還給小雞崽喂飯吃?去拿點菜葉子來就行了。”
言畢,還不忘添一句:“挑那些有蟲洞的菜葉子!”
二寶聽言,嘀咕道:“我怎么記得,幾年前家里剛買小雞崽的時候,大哥好像就是給它們喂剩飯的……”
“你怎么記得那么清楚咧?”
劉氏耳靈,哪怕二寶嘀咕聲再小,她也聽得一清二楚。
于是,忍不住笑著跟安小暖和張翠花解釋:“就得了那么一次,他阿爹剛好去縣里賣獵物,買了幾個小雞崽回來。
好巧不巧,買小雞崽的頭一天啊,正是二寶生辰。
為看給他過生辰,家里煮了一鍋糙米飯,剩下一碗沒吃完,就說留著第二天開粥。
結果那天夜里大寶
頭疼,二寶又馬虎,忘記把糙米飯放到水里隔起來了,等到第二天再看,得咧,臭掉了!
大寶心疼糧食,不舍得丟,剛好阿霄買了小雞崽回來,就拿來喂小雞崽了。
你們瞧瞧他,都三年前的事情了,竟能記到現在!”
張翠花在一旁笑道:“小孩子嘛,記性總是格外好,不像我們,年紀大了,就忘東忘西。”
二寶沒想到是這樣的。
當時他看到小雞崽有米飯時,還以為是小雞崽年紀小,要格外愛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