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安全的地方生活。
我看青山縣就不錯,至少都開始接納難民,辦理戶籍了,治安應該不會太差。
你們老想著回北邊回北邊,北邊的旱災到底結束了沒有?這誰知道?
如果沒有結束,你們就這樣回去,說不定還會變成別人的口糧!”
趙里正說的是你們而非我們,這就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他跟安小暖一樣,都選擇了不回北邊。
“那咱們的孩子怎么辦?”
又有人忍不住開口,詢問道:“咱們不回去,豈不是一輩子都不能跟孩子團聚了?”
“是啊,還是得回去吧,我想我的兒啊!”
“我也想我的孫啊!”
“你們確定他們還活著嗎?”
趙里正本不想說這么殘忍的話,但看著眾人心心念念上了戰場的孩子,忍不住潑了一盆冷水。
“我理解大家伙兒的心情,我也有兒子在戰場上,我也惦記他們,也想跟他們團聚!
可戰場上刀劍無眼,他們現在是否還活著,我們誰也不知道。
就這樣冒險回去,我認為不妥。”
說罷,趙里正又道:“若他們死在了戰場上,那你們即便平安回到了上饒村,也是無用。
若他們活著回來了,說明他們有本事,既然有本事,就肯定能看到我們留下的信息,一路往南找過來。
他們年輕力壯,又上過戰場,不管是頭腦還是拳腳功夫,都不是咱們能比的。
與其苦哈哈回去,不如就在這等著,興許啊,團聚的機會還
大一些!”
言畢,想了想又添了句:“萬一他們往這邊來,你們往那邊走,再走岔了,才是真的遺憾。”
趙里正這番話,讓眾人沉默了下來。
很顯然,他們也知道趙里正的話有道理。
而安小暖,則趁著這個時候,繼續道:“正如趙里正所言,大家伙兒的心情,我也能理解。
我的丈夫,我孩子的父親,也上了戰場,我娘和幾個孩子雖然嘴上不提,但心里卻時時刻刻惦記著。
可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感情用事,什么都不考慮,就往北邊沖。
人啊,只有活著,才能有無限可能,才能跟親人團聚!”
安小暖的這番話,不僅是說給村里的人聽,更是說給劉氏和大寶二寶還有三丫聽。
她知道,就算劉氏跟幾個孩子現在沒吭聲,估計心里也是想回北邊的。
但北邊太危險了,根本不適合居住。
所以,她必須趕在劉氏和幾個孩子開口前,先把他們的念頭打消。
“其實我不回北邊,除了旱災和路上不確定的因素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北邊它是邊境。
邊境,素來是一個國家最危險,經濟又最難發展得起來的地方,根本不適合長期居住。
你們想想,咱們住在邊境這么久,是不是大大小小的戰亂不斷?哪一次發生戰亂,朝廷不是就近征兵納糧?
賦稅我們沒少交,但發生了危險,永遠是我們先頂上!
就拿這次村里的壯丁被強行抓走來
說吧,如果我們沒有生活在邊境,會有這種事情發生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