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里正雖然老臉臊得慌,但他不得不承認,趙里正這個人還真不賴。
于是,再看趙里正和上饒村的這些村民時,竟順眼了很多。
“行吧,既然干爹您都這么說了,那我就跟張里正道個歉。
畢竟方才在縣衙里,主簿大人也跟我說了一些外來難民在青山縣做過的惡事。
同為外來難民,我聽了都恨得牙癢癢,更何況是張里正?”
很顯然,安小暖已經接收到趙里正發出的‘紅白臉’信號了。
她收起臉上的疏離,跟趙里正一樣不卑不亢道:“張里正,方才我言語之間多有冒犯,對不住了。”
張里正聽言,擺擺手正要說話。
結果,安小暖又說:“不過,我們雖然能夠理解你,但有些事情還是講清楚比較好。
反正咱們話也說到這份上了,我看張里正你也不是一個小氣的人。
那我便不吐不快,以免以后彼此的心里有疙瘩,再引起什么不必要的誤會。”
張里正一聽這話,頗為意外。
他還以為在趙里正的勸說下,安小暖老老實實道個歉,雙方就能握手言和了。
沒曾想,這丫頭竟還有話要說。
“你說,我聽著就是。”
張里正也不是聽不進勸的人。
他方才態度之所以如此惡劣,完全是因為杏花村有好幾個人死在了外來難民的手里。
所以,他心里是有仇恨的。
但經過剛剛的一番交流,他對外來難民的印象有了一點改觀,也愿意聽安
小暖多說幾句。
安小暖見張里正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便開門見山道:“首先,我理解你身為里正的責任,也理解你對外來難民有偏見。
但部分作惡多端的外來難民,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外來難民。
正如我干爹所說,在青山縣大亂之前,我們這群人就住到了深山里。
待青山縣大亂的時候,更是在深山待了一年,從未來過青山縣。
所以,青山縣在大亂時所發生的一切,與我們無關。
這一點,希望張里正能明白,也希望你能傳達給杏花村的其他村民。
至于我們的品行如何,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三日五日的,也看不明白。
以后日子長了,你們自然會知道。
但我能保證,我們這群人都是良善之輩。
或許有人喜歡多嘴多舌,或許有人偏愛多管閑事,可害人之心,絕不會有!”
說到這,安小暖又話鋒一轉:“當然,我們雖然不會害人,但也不代表我們是軟柿子,隨便拿捏。
從方才張里正對我們說過的話來看,杏花村應該有不少村民是對外來難民有偏見的吧?
甚至,有很多的村民,對我們是極不歡迎的。
但不好意思,有偏見也好,不歡迎也罷,我們都已經落戶到杏花村了。
我承認,為了讓我們這群人一起落戶到杏花村,我們是多花了一點銀子。
可我們多花這點銀子,只是單純想跟老熟人住在一起而已,并沒有別的目的。
而你們杏花村,
也不是我們挑中的,這是縣衙的安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