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允之,崔琰自去。
崔琰心中苦嘆,尚書,掌管一切文書之事,可以說,尚書是丞相的繼任者,但是他在要做的這個尚書,非大漢之尚書也,乃魏公之尚書也。
崔琰長嘆一聲,這跟想的不一樣啊!
御史大夫,三公,幾乎是帝國最高層的那一批了,尤其是現在的漢帝……
然而尚書,曹操封地的尚書,其實跟東曹掾沒有任何區別,也就是提了提級別,根本參與不到帝國的根本決策中去。
崔琰長嘆一聲,不行,得接觸一下了,反正曹昂走了,只消小心些,定然無礙!
卻說曹昂歸徐州一路跋涉,十數日方至。
楊修等來迎,曹昂與眾人入城,“諸公,這年過得可好?”
眾皆稱好,曹昂笑道:“年已然過,那徐州大考也該有個交代,來,入府議事!”
眾皆拱手拜而稱“諾”,隨曹昂入官署之中。
曹昂使人從行李中拿出那些卷子,又親歸府中將另一部分卷子取來。
“來,挑出前五百份,前三百六十五份著重看,后一百三十五份若是有更好的,也可挑出來共閱!”
“諾!”
陳登、楊修、石韜、魯肅、曹昂五人共為此事,前一陣子魯肅多往來于青徐之間,忙著帶奴隸建設青徐之間,助青州商貿更上一層樓,一直在青徐邊境,曹昂也沒擾他,卷子也沒給魯肅。
五百份不多時便挑了出來,因為曹昂給的評分標準有九等,每個題都要給一個評判,所以篩選還真不是個簡單的活。
當然五人一塊做,效率自然是高。
五個人一邊總分一邊評判,有言論高妙的卷子,定然將之擇出來好生評判一番。
“主公,依吾之見,此張卷方為榜首!”楊修拿著一張卷子,頗有種洋洋自得的意味,畢竟這張卷子是從自己手底下走出去的,那自然與有榮焉。
曹昂取過卷子來一看,普通的論述題都是“上中”“上下”之評,唯有“軍策”一題,他此人竟得了“上上”之評!
軍策這道題的題目是:汝孤立無援,只有一萬軍馬,五萬民,城外四門分別是曹昂、呂布、趙云、馬超四人各引三千軍攻汝,汝當何為?
此人答的是“投降”。
當然,長篇的論述中,此人先寫的各種攻殺推演,雖然有些亂,但是通曉軍略的人都知道,這是各種計謀都用上之后依舊是死路才有的表現。
因此不算失分項,而且他是窮盡了所有的謀劃之后,才得出來的結論。
最后還來了一句:若是不降,恐城中民眾為蠻人所戮。
不似其余的考生那般,上來先說曹昂多么多么強,戰無不勝,呂布多么多么強,天下第一猛將,趙云、馬超又是能跟曹昂交手的人物,如何如何。
真正軍略推演的,不過數人,而且這數人之中,唯有此人寫的完善。
曹昂點了點頭,“暫且放在一旁,最后評判。”
曹昂終究是沒忍住,將此人糊名的紙撕開看:郝昭。
曹昂懵了,郝昭?不是在北方?
楊修看曹昂拿著那卷子看,嘿嘿笑,這卷子是他判的,不然他也不能這么快找出來,不過這軍策寫的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