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師門的人,他去任何一地都能立足。
許久后,孔穎達正色道:“師弟,你要興盛涼國,接下來涼國的國策是什么?”
秦豹沒有隱瞞,開門見山道:“不介入周朝、燕國和陳國的爭斗,現階段會致力于解決內部的問題,避免太上皇掣肘。”
“第二步,掃蕩涼國西面的羌人,以及其他的胡人,打造一個穩定的后方,確保有足夠的土地和百姓。”
“第三步,才是東出。”
秦豹正色道:“這是定下的國策,是陛下也同意的。”
孔穎達驚訝道:“你沒有任何官職,皇帝都和你商議了國策?”
“是!”
秦豹點頭回答。
孔穎達贊許道:“難怪說天下一統的大勢在涼國,你身份不顯,宣武帝卻敢用你,更用你的策略。如此膽魄,的確不凡。”
秦豹解釋道:“陛下胸襟廣闊,禮賢下士,又勵精圖治,有鯨吞四海之志,的確是圣主。”
孔穎達對宣武帝也很滿意。
沒什么需要孔穎達操心的,他就吩咐人取了一摞書過來,遞給秦豹道:“師弟,這里面的書籍,是老師親自撰寫注釋的。”
“有兵法韜略,有治國之術,更有行軍戰陣。”
“你多看一看。”
“年輕人腦子轉得快,聰明、敏捷,這是很常見的。可是聰明敏捷的年輕人,卻需要沉下心讀書。不能把聰明轉為學問,那就是小聰明。”
孔穎達正色道:“勤奮踏實,才是真正的捷徑,明白嗎?”
“明白!”
秦豹鄭重回答。
師兄弟兩人一番交談,不知不覺到了傍晚,兩人準備吃晚飯的時候,王十三進來道:“公子,楊朋求見。”
“請!”
秦豹吩咐一聲。
王十三去通知,不一會兒,楊朋走了進來,站定后規規矩矩的向孔穎達行了一禮,才面向秦豹,行禮道:“小師叔。”
秦豹點頭道:“不必多禮。”
楊朋說道:“大師伯、小師叔,弟子完成了四國文會的事情,準備回周朝復命。”
孔穎達沉聲道:“你要回周朝了?”
“是!”
楊朋再次回答。
孔穎達正色道:“你爹那個木頭,老夫讓他辭官,他卻不愿意。”
“偏偏周朝的官場烏煙瘴氣,小皇帝年幼,權臣又當道,奸佞橫行。他一直留在朝中,又不愿意和光同塵,人人都看他不順眼。”
“這樣的周朝,你確定要回去?”
楊朋也皺起了眉頭。
家族在周朝,他必須要回去,這是躲不掉的。
孔穎達繼續道:“天下大勢雖然不明朗,可是明知道朝廷混亂,沒必要卷進去。你這些年四處游歷,該做點事了。依老夫的意思,可以留在涼國試一試。”
秦豹眼前一亮。
楊朋的才華,是很不錯的,絕對比很多的涼國人好。
這是挖墻腳的機會。
不能辜負師兄的提點。
秦豹神色熱切,保證道:“師兄,陛下禮賢下士,不拘一格用人才。”
“如果你愿意留下,一定能在涼國一展所長。”
“不論你要興教育傳道授業,還是要去地方,亦或是留在朝廷中樞,我都可以代表陛下答應你。”
“我建議你試一試。”
“如果嘗試了覺得不滿意,再回周朝,或者辭官就是。對你來說,反正沒什么影響。你,意下如何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