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把烏里保通帶著耶律赤風降遼的經過給交代了一遍、待得烏里保通從回憶當中醒來,往帳篷外面這么一看,就見此時的營帳外邊已然是天光大亮。
烏里保通雙眼緊盯著自己手里的那一對鑌鐵锏,雙眉微微皺起。思索了片刻之后,烏里保通喃喃自語道:“看來要想讓我那侄兒認祖歸宗,我還需要好好做一番準備才行。”
說著,烏里保通將一對鑌鐵锏收回到那副老舊的鹿皮套當中,并把皮套重新在營帳中掛好。隨后,他邁步來到營帳的正中央,在主位上坐定,雙目微閉,整個人再度陷入了沉思。
烏里保通獨自一人坐在營帳中這頭腦可就轉開了,在腦海中是一陣的冥思苦想。
烏里保通的心里頭很清楚,耶律赤風的身上雖然流淌著老秦家的血脈,是真正的秦家后人不假,但他從小在遼國長大,心里早已認定自己就是大遼武安王的兒子。
而且,武安王耶律峰夫婦從小對耶律赤風這孩子是十分疼愛,耶律赤風對自己的父王和母妃也很是孝順。
這種情況之下,若是貿然告訴耶律赤風他的真實身份,這孩子斷然不會相信。看來,自己還要找個恰當的時機才好將耶律赤風的真實身份告訴他。
而且,自己還要去找些有力的證據作為佐證。要不然根本沒法讓人信服。
總不能就憑這自己這紅口白牙往耶律赤風的面前一站,開口說:“賢侄啊,你乃是大齊秦家之人,將門之后,當為大齊效力,快隨叔父歸順邊軍吧。”
要是真這么說,只怕耶律赤風不僅不會信,還會認為他的這位叔父是不是瘋了。因此,不拿出幾樣有說服力的東西作為證據是萬萬不行的。
接著,烏里保通再度展開思索,想著究竟用什么東西當作證據合適。烏里保通心中暗想:“說到證據,秦家的金槍和金锏自然是當之無愧的第一證物。
可光憑這兩件兵器怕是還不太夠,最好還得再加上個幾件東西才好。”
想到這,烏里保通的腦子不由得一轉:“耶律赤風這孩子一向最聽兩個人的話,一個是他老師長眉道長魏云中,另一個則是我。
若是能讓魏道長出面證明他的身世,我再如此這般,這般如此,這么這么這么辦,想來這孩子定會相信。屆時我可趁熱打鐵,讓他歸順邊軍認祖歸宗。”
思考了多時,勸說耶律赤風的事情總算是有了點眉目,烏里保通的心里略微輕松了一些。
不過,他還沒輕松多久,腦子一轉個兒,又想到了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他們該如何投奔邊軍?
烏里保通心里明白,耶律赤風在戰場已經和邊軍交過手,自己要是就這樣貿然前去投奔,對方肯定不會接納,還得想一個萬全之策才好。
烏里保通在腦海中一陣左思右想。突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了一條妙計:“看來我得找個機會進那龍虎關與雷老元帥見上一面,如此如此方可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