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回,上回書正說到,北遼軍連敗兩陣,幾位遼軍大將心中很是不甘,遂集結麾下一萬精銳騎兵吶喊一聲如一陣疾風一般向齊軍殺去。
齊軍這邊白延壽等人一看北遼軍殺來,于是也傳下將令讓眾三軍列陣迎敵。這一萬邊軍中只有四千騎兵,其余的皆是步卒。
由于這場較量以騎戰為主,白延壽等人便將手下人馬分為了兩隊。眾位主將率領四千精銳騎卒前去鑿陣迎敵,而其余的六千步卒則在此地結陣御敵。
隨后白延壽、金天海等幾兄弟率領手下這四千名精銳騎卒,揮刀挺槍縱馬殺向北遼番兵。兩座龐大嚴密的騎陣撞在了一起,雙方將士揮刀挺槍,喊殺連天,開始相互鑿陣。
雙方將士你一刀,我一槍在這城外可就較量開了是各不相讓。邊軍這邊,新加入的臥牛山騎兵早就憋著口氣要和番兵大戰一場,今天正好碰上機會。
因此這四千騎卒好像一群小老虎一樣是人人奮勇,個個爭先,出手十分狠辣,都恨不得多殺幾個番兵立功可謂是士氣高昂。
另一邊,北遼軍雖然連敗兩陣,士氣有些影響,但大多數人都是心有不甘,心里也是憋著一股子火。
也正因為如此,這一萬北遼精精銳騎兵一上來就對齊軍是一陣的猛攻猛打。很顯然,番兵是想仗著騎術上的優勢在這場騎戰上把場子給找回來。
北遼軍以為著他們自幼長在草原在騎戰方面有著極強的先天優勢,想要戰勝這支素未謀面的邊騎易如反掌。
可等一交上手,遼軍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這隊邊騎別看人數不占優,但是訓練有素,斗志高昂,出手也十分兇狠。幾輪交手下來,雙方竟然打成了平手。
就這樣,大齊邊軍和北遼番兵,近兩萬騎兵在這龍虎關城外展開了一場大戰。雙方軍卒個個奮力拼殺,都想盡快取勝。
但怎奈,雙方的實力不相上下,可以說得上是勢均力敵。因此,兩軍交手了兩個多時辰依舊未能分出勝負。
“踏踏踏!”隨著一陣陣馬蹄聲響起,雙方將士再度縱馬向前沖殺,兩座齊騎陣再度撞在了一起,新一輪的交鋒開始了。
前幾輪的交手后,齊遼兩軍不分上下。白延壽為了取勝,仔細觀察著遼軍大陣,想找出北遼軍的薄弱點,好從此下手,擊敗遼軍。
一番觀察下,白延壽發現,遼軍的正東方兵力較為薄弱。于是,白延壽遂率領手下人馬向正東方向的遼軍殺去,想從此處把北遼的軍陣給撕開。
“殺!”白延壽一馬當先,手提大刀殺向遼軍。對面的遼軍為首的是一位圓臉的番將,手里提著一桿長槍。
此人名為西爾奇,他見白延壽飛馬提刀沖了上來,連忙舉槍抵擋。哪知道,白延壽的刀來得太快,西爾奇的槍還沒舉起便被一刀砍下了腦袋。
他連哼都沒來得及哼一聲,無頭的尸身是栽落馬下,直接落得個尸首兩分的下場是死于非命。
白延壽一刀殺了西爾奇,遂催馬舞刀向遼軍大陣沖去。在他身后,楚魁等幾位結義兄弟率領人馬是緊隨其后。
和西爾奇搭檔領兵的幾員番將見白延壽領兵殺上前來,連忙催馬舞動兵刃上前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