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鼓舞士氣,年近古稀的你親自手持長矛躍馬殺敵。這一戰,以法軍慘敗而告終。你因此成為了著名的抗法英雄,鎮南關大捷也作為清軍抗擊列強侵略的首勝載入史冊。
后來,你連克數城,收復大片失地。正當你準備徹底擊敗法軍時,《中法條約》簽訂了,你所做的很多努力都功虧一簣了,你憤然請戰卻不被批準,只能無奈接受現實。
此后,白發蒼蒼的你一直奮戰在抗擊外國侵略的第一線,再也沒有回到欽州那片你所熱愛的田園了。最終,八十六歲的你帶著內患未平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老將軍,當你得知《中法條約》簽訂,你的諸多努力付之東流時,想必你一定悲憤交加,無可奈何吧。
你是否對軟弱的清廷感到失望呢?是什么支持著你忘記欽州的田園,一直奮戰在與外國侵略者戰斗的第一線?老將軍,你見證了中國最屈辱的時代并帶著深深的遺憾離世,若你在天有靈看到如今這個繁榮強大在復興之路上越走越遠的中國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吧。
古稀之年披堅執銳,長槍白馬保家衛國。老將軍,您的卓著功勛將永遠被世人所銘記。
(三)寫一封信給稼軒居士辛棄疾
居士:
展信佳。
你生于中原分裂的年代,長于北方淪陷區之中,從小生活在金人的鐵蹄之下。特殊的生活環境和長輩的教導使你的心靈早早埋下了報效國家,恢復中原的種子。
隨著年歲的增長,你心中的愛國種子越發茁壯成長。年輕的你舉起義旗率軍參加了抗金斗爭,并立下了不少戰功。
在戰場上,你勇武過人,身先士卒,甚至創下了率幾十名精兵在上萬敵軍中擒拿叛將的輝煌戰績。那時的你無疑是一位英武不凡戰功赫赫的青年將軍,武將辛棄疾之名震動一時。
后來,你率軍南下回到了故國的懷抱。正當你天真地認為可以在朝廷的帶領下實現自己恢復中原的壯志時,現實卻一次次地讓你失望。懦弱無為的南宋朝廷,早已沒有了北伐之心,一心只想偏安一隅,茍延殘喘。
擁有主戰派和歸正分子兩重不討喜身份的你根本得不到重用,更別提領兵北伐,收復中原了。青年時期的驕人戰績竟成為你人生中最后的戰場輝煌。最終,壯志未酬,滿腹悲憤的你帶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居士,壯志難酬再難領兵的你轉向了詩詞創作,你將滿腔的豪情壯志以及悲憤無奈毫無保留地寫進了你的詩詞里。
滿腔的愛國熱情、青年時的軍旅生涯成就了你慷慨激昂的豪邁詞風,讓你成為了與蘇軾齊名的宋代詩詞大家并且有了詞壇飛將軍的美譽。
居士,當你每次作詞時想必你一定一次次地夢回青年時代,夢回到了那硝煙彌、刀光劍影的戰場。
當你醉酒挑燈看劍時,你一定很想再一次躍馬沙場持劍殺敵吧。你一定想像李廣、霍去病那樣成為真正的沙場飛將軍吧。
你兩次登上北固亭作詞緬懷孫權,你一定也想遇見像孫權那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雄主吧。
你兩次請辭,是否是因為你對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絕望了呢?你臨終前高呼“殺賊”一如當年宗澤元帥臨終前高喊“過河”幾聲殺賊的呼聲中包含了你多少的悲憤與無奈啊。
居士,后世少有人記住了你在戰場上的勇武過人卻都記住了你在詞壇上的慷慨激昂,這也算是一件幸事吧。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