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在河堤上抱頭痛哭,灑淚而別,誰想,這一別竟是二十年;
直到爺爺躺在床上,無法動彈時,女兒才回到他的床前。
爺爺好酒,有一年因為醉酒,栽倒于地;
然后就腦里出了血,再然后就躺在了床上。
三個兒子都忙,沒人能騰出空伺候他;
他們只是有了空閑,能在他床前坐一會兒,就很不錯了。
只有奶奶一個人,在他床前,端屎端尿的;
還給他做好吃的,一口一口地喂他,但從來不跟他說話,臉上永遠像掛著冰碴子。
爺爺有時候想跟她說幾句什么,奶奶也會裝作聽不見;
在她心里,爺爺似乎早就死了。
眼前的這個又老又病的男人,只是兒子的父親;
她要不去管,沒法向兒子們交代罷了。
關于爺爺和奶奶的恩怨,小伙子所知道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了;
但奶奶終歸死去了,她的尸首就停放在客廳,而她的遺愿如何執行,卻成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高支書把家里人召集到廂房,想開一個會,統一一下思想:
“你們的娘,我的二嫂死的時候,她說的話,你們都聽到了。”
“都發表一下意見吧,人在客廳里躺著,明天就得去燒,到底埋在哪里?”
“跟二哥埋在一起,違背了她的遺愿,如果不跟你們的爹合墳,又似乎說不過去…”
三個兒子明確表示,必須跟父親合葬在一起,不能讓村里人看笑話;
只有女兒卻堅決反對,力主母親不跟父親合墳。
原來,幾個月前,奶奶剛患病不久,就單獨把女兒叫到床前,告訴她:
閨女,我告訴你一個事兒,當年那個放羊的,后來我們曾經在河邊見過面;
他對我說,因為心里裝著我,一輩子都沒有娶媳婦。
現在我打問清楚了,他前幾年已經死了,因為一輩子打光棍,沒有留后。
按他們村里的風俗,不能埋在祖墳,只能埋在亂墳崗子;
閨女,等我死了,你也把我埋進那個亂墳崗子吧。
我要守著他,這輩子沒能做成夫妻,下輩子我去找他;
要是跟你們的爹埋在了一起,我就算死了,到了下輩子,也沒有一點盼頭了啊!
等天亮的時候,一家人還吵作一團;
尤其是女兒,瘋了似的,嗓子都啞了,堅決主張以順為孝,按母親遺愿行事。
而三個兒子也毫不退讓,一直堅持爹娘必須埋在一塊;
眼瞅著天大亮了,還沒有結果,高支書就以長輩的名義,做了個公斷:
“都是你們爹娘的孩子,這樣吧,為了公平起見,等燒了以后,把骨灰分成四份,每人一份。”
“你們兄弟仨,愿意跟你們爹埋在一起,就埋在一起,你當閨女的那一份,自個兒看著辦吧。”
讓人意外的是,燒完以后,只讓大伯一個人去領骨灰,女兒是不讓去的;
而大伯藏了個心眼,掉了包,把奶奶的骨灰全抱了回來。
只是燒了一件破衣服,用黃布包了衣服灰,交給妹妹,應付了事;
他們三兄弟早就商量好了,必須讓父親母親合埋在一起!
至于母親臨死前的胡話,就當沒聽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