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旬,宋玉枝就提前完成了小魚干的訂單。
一斤她賺五文錢,一百斤左右的量那就是半兩銀子的賺頭。
后頭送貨和收取尾款那些個事,就不需要宋玉枝操心了,自有沈遇和趙大娘幫著料理。
趙大娘還站到了周氏那邊,說近日宋玉枝瞧著瘦的厲害,都快趕上之前在山林里頭當了半個月“野人”的沈遇了,讓人瞧著實在不放心。
甚至連沈遇都挨了趙大娘一頓埋怨,說若不是他自作主張幫忙牽線,宋玉枝哪里會累成這樣?
眼瞅著幫了自己的沈遇都挨說了,而且宋玉枝近來也確實感到了一些力不從心的疲憊,便連忙保證說后頭輕易不接外快了。
趙大娘這才沒說下去。
而周氏則想還想勸著宋玉枝把早市售賣的包子也停了。
包子利潤低,卻需要宋玉枝提前一二個時辰起身,一直忙到天亮。
宋玉枝有點不愿意,倒不是非要和周氏對著干,而是她做吃食買賣,確實是為了掙銀錢,但又不只是為了掙銀錢。
她喜歡看到形形色色的客人,在吃到她的食物后,露出那種幸福又歡欣的神情。
包子賣了那樣久,已經有了一批囊中羞澀,吃不起蓋澆飯,卻真的喜歡宋玉枝手藝的熟客。
她不想流失這一批客人。
好在母女倆的分歧沒過多久就消弭了——
清明谷雨前后,豐州城連著下了好幾天的雨,然后天就一日熱過一日。
碼頭上一點樹蔭也無,到了入夏之前,若是遇上不刮風的天氣,那真是稍微一動就渾身淌汗。
這時候就沒人出來踏青了,連附近村落的百姓都輕易不會過來趕集買東西。
是以禁漁期還未到,碼頭上的客人就已經肉眼可見的少了許多。
宋玉枝比旁人還提前發現了淡季的到來。
她這邊有預訂制度,上個月一天輕易就能預訂出去三十來份,天氣熱起來之后,預訂單數量就開始下跌。
后頭她收攤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連著幾日都是午市快結束了,蓋澆飯才將將賣完。
而攤檔里頭的小炒則是更沒什么人愿意吃了。
固定攤位上的木房子冬天比外頭熱不少,到了夏日把窗戶開了,前后通風,也不會太熱。
無奈宋玉枝眼下這個攤檔太小,門口又經常被吃蓋澆飯的客人堵著,里頭只要一燒灶,熱得宛如蒸籠。
客人寧愿在外頭露天的地方,吃上一碗方便快捷的蓋澆飯,好歹還能吹吹風,也不愿意往蒸籠似的小木房子里進了。
這還不算,上個月生意正好的時候,宋玉枝就察覺到了好幾家過來打探消息的同行。
后頭雖然只冒出了李娘子一家,但那幾家同行并沒有歇了心思,而是那會兒家家戶戶生意都好做,沒必要折騰,便只先觀望。
近來生意淡了下去,便接連冒出第二家、第三家也跟著賣蓋澆飯的。
他們并不跟先前的李娘子家那般惡劣,仿冒什么原本正宗的,客人問起來,他們都老實說自家是才開始做蓋澆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