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中署長馮唐曾直言不諱地批評皇帝劉恒用人的缺點,劉恒聽聞后,不僅沒有惱怒,反而反思自身,立即改正自己的過失,還將馮唐提拔為車騎都尉。
由于皇帝劉恒求賢若渴、求諫心切,許多有識之士紛紛慕名而來,聚集于朝中,為大漢朝的發展出謀劃策,做出重要貢獻。
劉恒深知農業乃國家發展之根本,他鼓勵農民發展生產,努力為百姓創造相對自由的生產環境。
每到開春時節,劉恒便親自率領群臣到田間耕種。
那一天,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劉恒挽起衣袖,揮起鋤頭,汗水浸濕了衣衫。
他的動作熟練而有力,仿佛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位樸實的農夫。
他額頭的汗珠在陽光下晶瑩閃爍,如同珍珠般滾落,滴入腳下的土地。
將耕種所得的谷物,他鄭重地用于救濟災荒,以勸勉百姓勤于農事。
還多次下令減免田租,其在即位第二年,便果斷下詔減免當年的一半田租。
前元十二年,他再次下詔減免當年的一半田租,次年,更是免除了全部田租。
同時,他深入民間調研,與老農交談。
在一個小村莊里,劉恒坐在一位老農的家中,聽他講述著一年的收成和生活的艱辛。
老農粗糙的雙手比劃著,訴說著干旱時的無奈,雨水多時的憂愁。
那干裂的嘴唇一張一合,眼神中透著對生活的期盼。
劉恒認真地傾聽,不時地點點頭,眼中滿是關切。
他看到老農家中破舊的桌椅,簡陋的床鋪,心中更加堅定了要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決心。
了解百姓疾苦后,他改革了賦役制度,將百姓的徭役由一年一次改為三年一次,還將算賦由每人每年上交一百二十錢減為四十錢。
這些改革猶如春風化雨,減輕了百姓的負擔,使得百姓有更多時間從事農業生產,田間地頭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希望。
劉恒還將以往延續的重農抑商政策改為重農寬商的政策,在重視農業發展的同時,允許工商業發展。
他下令開放原歸于國家的山林川澤,允許百姓開山打獵、捕魚、砍柴等。
為了讓百姓更好地開展這些活動,他還派遣官員指導百姓如何合理利用資源。
那些官員們不辭辛勞,翻山越嶺,為百姓講解狩獵的技巧,捕魚的方法。
在一個山腳下,官員們手把手地教百姓如何制作陷阱,如何辨別獵物的蹤跡。
他們的聲音在山谷中回蕩,充滿了耐心與關懷,為人民提供了較為多樣的生活來源!
并且改革了關卡核驗制度,以往出入關卡,需要持木符方可通過,手續繁瑣,劉恒廢除關卡驗符,使得往來的貨物可以自由運售。
道路上商隊絡繹不絕,南來北往的商人帶著各地的特產,臉上洋溢著笑容。
有一隊來自西域的商人,帶來了奇異的香料和精美的織物,他們對新的政策贊不絕口,紛紛表示愿意在大漢長久經商,促進了經濟的蓬勃發展。
在生活上,劉恒倡導勤儉節約。
他堅決不擴建宮室苑囿,也嚴令禁止各地進獻珍貴的物品。
他自己經常穿著粗絲衣服,那衣服上甚至還打著補丁。
有一次,皇后看到他衣服上的補丁,心疼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