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有此決心,乃大漢之幸。只是前路艱難,那些保守勢力定會百般阻撓,還望殿下多加小心,莫要操之過急。切不可因一時沖動,而誤了大事啊。如今的朝堂,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
大臣的語氣充滿憂慮,眉頭緊鎖,額頭上的皺紋如同歲月刻下的溝壑。
緊接著,劉啟目光堅定如鐵,說:
“有諸位大臣忠心輔佐,本太子無所畏懼。賈大人未竟之事,我必當全力以赴,哪怕付出一切代價,也定要讓大漢繁榮昌盛。我相信,只要我們齊心協力,大漢的未來必將光輝燦爛。哪怕要經歷無數的風雨,本太子也絕不退縮!”
劉啟的目光中燃燒著堅定的火焰,仿佛能穿透眼前的重重迷霧,聲音鏗鏘有力,在靈堂中回蕩。
就在劉啟沉浸在回憶中時,一位賈誼生前的親信匆匆趕來,神色哀傷卻又透著一絲急切。
他在劉啟面前跪地,然后呈上一封賈誼臨終前寫給劉啟的書信。
劉啟顫抖著雙手接過書信,那微微泛黃的紙張如承載著無盡的期望,入手竟有千斤之重。
他緩緩展開閱讀,信中的每一個字都像賈誼在親口訴說。
賈誼再次闡述了他對大漢未來發展的精心構想,言辭懇切,憂國憂民之心躍然紙上,溢于言表。
那娟秀的字跡,帶著賈誼生前的堅毅與執著,讓劉啟看到了賈誼在病榻前奮筆疾書的情景,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卻依然不肯停歇。
劉啟不禁感慨萬千,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眼前的字跡逐漸模糊。
他深知賈誼的離去,意味著失去了一位能為大漢江山出謀劃策的忠臣良士。
在靈前,劉啟深深鞠躬,腰彎如弓,眼中飽含著滾燙的淚水,默默祈禱賈誼在另一個世界能夠安息,靈魂得以寧靜。
吊唁結束后,劉啟轉身離去,腳步沉重而緩慢。
他的身影在夕陽的余暉中顯得格外落寞,風吹起他的衣角,卻吹不走他心中的堅定。
天邊的晚霞如血般艷麗,好像也在為賈誼的離去而悲泣。
路旁的樹木投下長長的影子,如歷史的見證者。
他的心中暗暗發誓,定要將賈誼未竟的事業繼續下去,讓大漢王朝走向繁榮昌盛,以告慰賈誼先生的在天之靈。
回到宮中,劉啟徹夜未眠,反復研讀賈誼的書信。
那昏黃的燈光映照著他緊鎖的眉頭,他時而沉思,時而奮筆疾書,將自己的想法與賈誼的構想相互融合。
桌上的茶水早已涼透,他卻渾然不覺。
窗外,秋蟲在草叢中低鳴,更顯夜的寂靜。
第二天清晨,他的雙眼布滿血絲,卻依舊精神抖擻。
他顧不得梳洗,便立即召集了幾位心腹大臣,共同商討賈誼提出的治國之策~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