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回想起賈誼那慷慨激昂的陳詞,仿佛賈誼就站在他面前,痛心疾首地說!
“諸侯坐大,猶如虎狼環伺,若不早圖,必成大患!”
那些話語如重錘一般,一次次敲打著劉啟的心。
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警鐘,在他的腦海中回蕩不休。
賈誼那悲憤的神情、急切的語調,仿佛還歷歷在目,讓劉啟時刻不敢忘卻。
賈誼當時那激昂的姿態,揮舞的手臂,漲紅的臉龐,都深深印刻在劉啟的記憶中。
“晁愛卿,你說從何處下手為好?”
回過神來的劉啟,拿起一塊點心遞給晁錯,眼中充滿了信任與期待。
他的目光中既有對未來的憧憬,也有對未知困難的擔憂。
他的手指微微顫抖,顯示出內心的緊張與急切。那點心在他手中,如承載著千斤重擔。
晁錯沉思片刻,接過點心卻未急著吃,而是將其輕輕放在一旁的盤子里,道:
“陛下,可先從勢力較大且有過錯之藩王入手,名正言順,以震其余。比如吳王劉濞,他在封地內私自鑄錢、煮鹽,積累了巨額財富,富可敵國。且他對朝廷多有不敬,多次違抗朝廷詔令。他的封地富饒,百姓卻生活困苦,皆因其橫征暴斂。其心不正,其行不端,若先拿他開刀,必能起到殺雞儆猴之效。”
劉啟微微點頭,心中已有了初步的計劃。
他的思緒如飛,開始考慮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種種情況。
他在腦海中推演著各方勢力的反應,思考著應對之策。
他似乎已經看到了諸侯們憤怒的面孔,聽到了他們的抗議之聲,但他的決心絲毫未動搖。
然而,削藩之事并非一帆風順。
消息傳出,諸侯們一片嘩然,紛紛表示不滿。
一些藩王甚至暗中勾結,準備反抗中央的削藩之舉。
他們在各自的封地秘密集會,商討對策,信使在各地穿梭往來,陰謀的氣息彌漫在大漢的土地上。
藩王們的宮殿中,燈火通明,他們咬牙切齒地咒罵著朝廷的決策,謀劃著如何保住自己的權力和財富。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憤怒與不甘,眼中閃爍著狡黠與兇狠的光芒。
面對重重阻力,劉啟沒有退縮。
他在朝堂上慷慨陳詞,鼓舞群臣的士氣,展現出堅定的決心,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道!
“朕承天命,治理大漢,必當為百姓謀福祉,為江山固根本。削藩之舉,乃為大漢之長治久安,雖千難萬險,朕亦絕不退縮!”
他的目光堅定地掃過群臣,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回蕩在朝堂之上。
在這條充滿荊棘的削藩之路上,劉啟與晁錯并肩前行,他們深知,這不僅是一場權力的斗爭,更是為了大漢的未來和百姓的安寧。
每一步都充滿了風險,但他們義無反顧,決心為了大漢的繁榮昌盛而戰。
他們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堅定而偉大,為大漢的未來譜寫著壯麗的篇章。
風在呼嘯,云在翻騰,仿佛也在為他們的決心和勇氣吶喊助威。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