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大殿皇位的劉徹沉默良久,最終說道:
“既然你如此堅持,朕可以不追究館陶公主,但你這皇后之位,必然是要廢去的。朕不能因私情而罔顧國法,你可明白?”
他的聲音中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決斷。
陳阿嬌淚流滿面,卻依然決然地回答:
“臣妾明白,陛下能饒母親性命,臣妾感恩戴德。”
她知道這是最好的結果,她用自己的皇后之位換來了母親的生機。
隨后,劉徹下旨廢后。消息傳出,整個漢宮都為之震動。
之后阿嬌被遷出椒房殿,那椒房殿曾經充滿了她的歡聲笑語,如今她卻要離開。
她只帶了寥寥幾個貼身宮女,那些宮女們眼中含著淚水,她們不舍得離開自己的主子。
阿嬌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向那偏僻的冷宮。
一路上,宮女太監們都默默看著她,眼神中既有敬佩,也有同情。
有的宮女偷偷地用手帕擦拭著眼角的淚水,有的太監則低下頭,不敢直視阿嬌。
通往冷宮的道路顯得格外漫長,阿嬌的身影在這宮廷的道路上顯得孤獨而落寞。
進入冷宮后,那陰暗潮濕的環境與椒房殿有著天壤之別。
冷宮里彌漫著一股發霉的氣味,墻壁上滿是斑駁的痕跡,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的凄涼。
屋內只有簡單的幾樣破舊家具,一張破舊的床榻,上面的被褥看起來又薄又硬,一張搖搖欲墜的桌子和幾把破舊的椅子。
但陳阿嬌心中卻很平靜,她覺得自己既保住了母親,又盡了對大漢的忠心。
館陶公主得知女兒為自己攬罪被廢后,懊悔不已。
她在自己的府邸里,看著曾經華麗的裝飾,如今卻覺得無比刺眼。
她想要去求見劉徹,卻被拒絕。
她只能在自己的房間里來回踱步,她的腳步慌亂而焦急,眼中滿是悔恨的淚水。
她痛恨自己的所作所為給女兒帶來了如此大的災難,她不停地自責,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的母親。
劉徹雖然廢了阿嬌的皇后之位,但他心中始終難以忘懷阿嬌的大義之舉。
他在處理政務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發呆,腦海中浮現出阿嬌的面容。
他時常會在處理政務之余去看阿嬌,其的感情依舊如初,只是沒有了皇后的頭銜。
好姐妹衛子夫,也會經常的來看她,她的姐妹情也依舊堅如磐石!
而陳阿嬌在冷宮中,依然心系大漢的天下。
她聽說劉徹在朝堂上推行新的政策,會默默為他祈禱,希望他能將大漢治理得越來越好。
她會在冷宮中的小窗前,望著天空,心中默默祝福劉徹。
她的一生,雖然失去了皇后的尊榮,但她的大義、孝順和善良,卻永遠地留在了漢宮眾人的心中,成為了一段被人們傳頌的傳奇。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