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駕崩的消息如同沉重的鐘聲,在整個大漢的土地上回蕩。
年僅八歲的劉弗陵被推上了皇位,那小小的身軀在龍椅上顯得如此單薄,仿佛隨時會被這沉重的龍椅所吞沒。
朝堂上下,人心惶惶。
大臣們的目光在新帝和彼此之間游移,心思各異。
內有諸多勢力蠢蠢欲動,一些心懷不軌的官員開始暗中勾結,企圖在這權力的更迭中謀取更大的利益。
他們私下里傳遞著密信,那密信被小心翼翼地卷在竹筒中,或是藏在衣袖的暗袋里,趁著夜色的掩護,由親信們在京城的各個角落里秘密傳遞。
他們在深宅大院的密室中,或是偏僻酒館的包房里秘密集會,商討著如何利用新帝年幼的時機,為自己的家族或者勢力集團爭取更多的財富和權力。
甚至有官員悄悄拉攏宮廷侍衛,他們在宮廷侍衛換崗的間歇,在宮墻的陰影下,遞上沉甸甸的錢袋或是許下誘人的承諾。
試圖將自己的人安插到皇宮的重要崗位上,以獲取更多的內部消息和控制權。
這些侍衛們在利益的誘惑下,內心開始動搖,宮廷的安全防線逐漸變得岌岌可危。
外有匈奴等邊疆憂患,烽火的消息不時傳來,讓人心驚膽戰。
邊疆的守將不斷地派人快馬加鞭向京城傳遞軍情,那馬蹄聲急促而慌亂,仿佛是死亡的催命符。
匈奴的鐵騎在邊境頻繁出沒,燒殺搶掠。
有些村莊被洗劫一空,房屋被焚燒,只剩下殘垣斷壁在風中搖搖欲墜。
百姓們的財物被掠奪,糧食被搶走,牲畜被宰殺。
人們流離失所,哭聲震天,悲嚎聲響徹云霄。
而大漢的軍隊由于長期的消耗和缺乏統一有力的指揮,在應對匈奴的侵襲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士兵們的盔甲已經磨損,刀劍也不再鋒利,眼神中充滿了疲憊和無奈。
邊疆的防線隨時有被突破的危險,那脆弱的防線就像一根即將斷裂的絲線,在狂風中搖搖欲墜。
漢武帝臨終前,那沉重的病榻前圍滿了臣子。
病榻旁的燭光搖曳不定,映照著眾人憂慮的面龐。
漢武帝面色蒼白,氣若游絲,他用最后的力氣,任命戰神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與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一同輔政。
霍光身形高大,面容嚴肅而莊重。
他身著華麗的朝服,那朝服上的刺繡在燭光下閃爍著微弱的光芒。
他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上前來,恭敬地跪在漢武帝床前,接受遺命。
當著眾臣的面,他聲音洪亮而堅定地承諾定會盡心輔佐幼主,保大漢江山社稷。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忠誠和決心,那目光堅定如鐵,仿佛能穿透一切艱難險阻。
然而,其他輔政大臣心中各有盤算。
金日磾表面上忠誠,但心中擔憂自己的外族身份會影響在朝堂的地位。
他深知在這復雜的朝堂局勢下,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排擠出權力的核心。
所以他雖然與霍光等人一同輔政,但在處理政務時總是小心翼翼。
對于一些可能引起爭議的決策盡量保持沉默,同時暗中觀察著其他大臣的一舉一動,試圖尋找一個能夠讓自己安全生存并且穩固地位的方法。
他那深邃的眼眸中,時常閃過一絲憂慮和警惕,每一次朝堂上的爭論,他都在心里默默權衡利弊。
上官桀暗自覬覦著更高的權力,想著如何排擠霍光,獨攬大權。
他開始在朝堂上故意散播一些對霍光不利的言論,暗示霍光可能會利用新帝年幼而專權。
他那陰陽怪氣的聲調,在莊嚴的朝堂上顯得格外刺耳。
他還利用自己在朝廷中的一些人脈關系,阻止霍光提出的一些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和整頓吏治的政策。
他在那些私下的聚會中,與親信們密謀著下一步的計劃,眼神中充滿了貪婪和野心。
并且試圖將自己的親信安插到重要的職位上,逐步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
他的親信們在各個部門暗中活動,排擠著那些忠于職守的官員。
桑弘羊則一心維護自己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對霍光的公正有所忌憚。他看到霍光致力于打擊貪污腐敗、削減不必要的開支,這觸動了他背后利益集團的利益。
于是,他開始在財政事務上給霍光設置障礙,試圖讓朝廷的財政陷入混亂,從而凸顯出自己在理財方面的不可或缺性。
他在那堆滿賬本的書房里,與心腹們徹夜謀劃,每一筆賬目都成為了他與霍光斗爭的工具。
并且在一些關鍵的財政決策會議上,與霍光針鋒相對,力保那些與自己利益相關的舊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