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在處理完霍家的事情后,就開始為自己的皇后舉行葬禮。
那是一個陰霾密布的日子,天空仿佛也在為皇后的離去而悲泣。
送葬的隊伍宛如一條黑色的長龍,緩緩地在長安的街道上蜿蜒前行。
劉詢身著素服,神情悲痛欲絕,眼中的哀傷濃郁得仿佛能滴出血來。
他的腳步沉重而遲緩,每一步都像是承載著千鈞的痛苦。
手中緊握著皇后生前喜愛的物件,淚水在眼眶中打轉,卻強忍著不讓它落下,因為他知道,作為皇帝,他必須保持最后的尊嚴。
整個送葬的隊伍莊嚴肅穆,彌漫著無盡的悲傷。
樂師們吹奏著低沉哀婉的樂曲,聲音在空曠的街道上回蕩,讓人心碎。
宮女和太監們也都低著頭,默默抽泣,手中的儀仗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就在皇帝舉行葬禮,將皇后送出長安去安葬的時候,在回來的路上,劉詢偶然間看到一個少女。
那少女亭亭玉立地站在街邊,陽光灑在她的臉上,勾勒出與去世的皇后許平君十分相像的輪廓,只是比許平君年輕了一些。
這瞬間讓皇帝劉詢大為心動,仿佛逝去的愛人又回到了眼前。
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驚喜和難以置信,呆呆地望著那少女,一時間竟忘了身處何地。
劉詢立刻找她上來詢問她叫什么名字。
少女有些膽怯,微微顫抖著,雙手緊張地絞著衣角,聲音細若蚊蠅地回答道:
“民女名叫王憶君,回憶的憶,憶君。”
這名字更讓劉詢欣喜不已,他覺得這定是上天的安排,或許就是皇后許平君在天之靈的指引。
劉詢決定帶她回宮,納她為妃!
那少女王憶君聽到皇帝要帶她回皇宮之后,面露驚惶,不敢立即答應,匆匆拜別皇帝便跑回了家。
她的心如小鹿亂撞,既對未知的宮廷生活感到恐懼,又對可能的榮華富貴充滿了幻想。
她回到家中,將此事告知父親王奉光。
這王奉光平日里就是個地痞流氓無賴,身處社會最底層,只愛好斗雞,游手好閑。
聽聞女兒這等好事,那雙眼瞬間瞪得溜圓,滿是貪婪之色,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手舞足蹈地嚷嚷著:
“哎呀呀,我王奉光這是要發達啦!女兒啊,咱們可算是熬出頭啦!”
他一邊說著,一邊在那破舊狹小的屋子里來回踱步,興奮得不能自已。
王奉光也不管女兒愿不愿意,拽著她就往皇帝那兒奔。
一路上,他那腳步都快飄起來了,腦袋晃悠著,嘴里還哼著不著調的小曲兒。
見到皇帝時,他立馬跪地磕頭,那額頭磕在地上砰砰響,臉上堆滿了諂媚的笑,嘴里的話語像連珠炮一樣不停說著:
“皇上啊,小的愿意,愿意把女兒交給您,這是小的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吶!”
那模樣,活脫脫一副急于攀附權貴、巴不得馬上飛黃騰達的市儈嘴臉。
之后,王憶君就這樣跟著劉詢回到了長安城!
宮中眾人對這位新入宮的女子議論紛紛,有人覺得她不過是憑著與先皇后相似的容貌才有此機緣,也有人對她的未來充滿了好奇。
劉詢對王憶君寵愛有加,不僅賞賜了無數的珍寶首飾,那些珠寶璀璨奪目,綾羅綢緞更是堆積如山。
還專門為她布置了華麗的宮殿,宮殿內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然而,這卻引來了其他嬪妃的嫉妒和怨恨。
王憶君深知自己身處宮廷,步步驚心,她努力學習宮中禮儀,小心翼翼地應對著各方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還是麻煩不斷。
有一次,王憶君在御花園中散步,偶遇了一位得寵的妃子。
那妃子身穿華麗的服飾,頭戴璀璨的珠翠,眼神中透著傲慢與不屑。
她陰陽怪氣地說道:
“喲,這不是靠著一張臉進來的新人嗎?也不知道能得寵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