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詢得知此事后,并未因此而改變對匈奴的態度,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實現和平的決心。
他深知,戰爭帶來的只有痛苦和毀滅,而和平才能讓百姓過上安寧的生活。
同時,大漢國內也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有大臣認為,應該趁此機會徹底消滅匈奴,以絕后患,永除心頭之患!
他們在朝堂上慷慨陳詞,列舉匈奴多年來的罪行,主張不放過這個一勞永逸的機會。
“陛下,匈奴屢屢犯我邊境,如今正是將其一舉殲滅的絕佳時機,切不可心慈手軟!”
而另一些大臣則支持劉詢的和談策略,認為可以節省國力,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國家的建設和發展中,實現長治久安。
“陛下,戰爭勞民傷財,和談方為上策,可保百姓安居樂業。”
劉詢在朝堂上,力排眾議,堅持以和為貴。
他目光堅定地看著大臣們,聲音沉穩而有力地說道:
“戰爭只會帶來更多的仇恨和痛苦,唯有和平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家繁榮昌盛。朕意已決,與匈奴和談!”
為了表示誠意,呼韓邪不僅親自前往長安,還帶來了匈奴的精銳騎兵,表示愿意為大漢守衛邊疆。
他們身著獨特的匈奴戰甲,英姿颯爽,在長安的大街上引起了百姓們的圍觀。
人們好奇地看著這些曾經的敵人,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
劉詢則賜予呼韓邪豐厚的賞賜,有綾羅綢緞、珠寶玉器,還有珍貴的書籍和藝術品。
并在長安為他修建了一座宏偉的府邸,府邸的建筑風格融合了匈奴和大漢的特色,象征著雙方的友好與融合。
就在劉詢準備與呼韓邪簽訂和平協議之時,又生波折。
有消息傳來,烏力罕糾結了部分部落,再次對大漢邊境發起攻擊。
劉詢當機立斷,派出趙充國和韓增率領大軍迎敵。
趙充國和韓增率領漢軍迅速奔赴邊境!
一路上,他們日夜兼程,不敢有絲毫懈怠。
到達邊境后,他們發現烏力罕的軍隊正在燒殺搶掠,百姓們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
韓增怒火中燒,立即下令進攻。
漢軍如猛虎下山,沖向匈奴軍隊。
戰將鄭吉揮舞著巨斧,在敵陣中左沖右突,勢不可擋。
經過一場激烈的戰斗,漢軍再次取得勝利,烏力罕被俘!
最終,呼韓邪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大部分匈奴部落決定向大漢投降。
劉詢在長安城的宮殿中,隆重地接見了呼韓邪等匈奴首領。
宮殿內布置得莊嚴肅穆,燭光搖曳。
使者們誠惶誠恐地獻上了匈奴的寶物和表示臣服的文書。
匈奴使者們連連點頭,承諾遵守。
至此,自高祖起一直困擾大漢的匈奴之患,在劉詢的手中得以終結。
大漢不再以聯姻的方式討好匈奴,而是讓匈奴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大漢的威嚴之下。
長安城的百姓們歡呼雀躍,街頭巷尾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人們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劉詢站在宮殿的高處,望著遠方,心中滿是對大漢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微風拂過他的臉龐,他的目光堅定而深遠。他知道,這只是一個開始,大漢的輝煌還將延續下去!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