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大唐太極殿內早已鐘鼓齊鳴,百官按品階分列兩側,正待朝會。
唐高宗李治端坐龍椅之上,雖面帶倦色,目光卻依舊掃視著階下群臣,靜待奏報。
“陛下,臣有本啟奏!”
話音未落,一個身著紫色官袍、須發微白的官員匆匆出列,正是司天臺監。
他滿臉通紅,氣息急促,手中笏板都因激動而微微發顫,幾乎是喊出聲來:“陛下!天大的喜訊啊!”
李治眉頭微挑,沉聲道:“何事如此驚慌?”
“啟稟陛下!”司天臺監深吸一口氣,聲音因亢奮而拔高,“方才驛站八百里加急快報——雍、華、蒲、同四州,昨夜子時三刻起,竟同時天降甘霖!”
“傾盆大雨連下兩個時辰,干涸的河床盡數充盈,龜裂的土地得以滋潤,連百姓井水都復了水位!”
司天臺監話音剛落,殿內頓時響起一片歡慶的驚呼。
李治猛地在龍椅上坐直身子,眼中精光爆射:“你說什么?昨夜飽受旱災的四州同時降雨?”
“千真萬確,陛下!”司天臺監連連叩首,“急報中稱,四州百姓皆跪地叩謝蒼天。如今田里的禾苗已有返青之象,飲水之困一朝得解,百姓們都說,這是上天垂憐我大唐啊!”
“哈哈哈!好!”李治猛地拍案而起,龍袍袖口掃過御案,聲音里滿是難以抑制的激動,“朕知道了!一定是林賢弟!定是他昨夜施法求雨!”
中書令崔敦禮篤定地說道:“是啊!除了陛下的義弟,誰能讓飽受干旱的四州之地同時降雨?這等威能,真是神了!”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先是一怔,隨即紛紛面露恍然與喜色。
長孫無忌拄著象牙笏板,顫聲嘆道:“陛下圣明!老臣前日還憂心旱災難治,不想滬上皇竟有如此通天本領!當真是我大唐的福星啊!得此異人相助,實乃國之萬幸!”
“可不是嘛!”程咬金粗聲大嗓地跟著嚷嚷,絡腮胡都因高興而抖動,“陛下與滬上國國君結為異姓兄弟,此等機緣真是利國益民啊!”
就在此時,又有一位身著青色官袍的官員出列,正是工部侍郎。
他躬身一揖,朗聲道:“陛下,臣亦有奏!滬上皇設計的‘火炮’圖紙,臣等已連夜研討完畢。工部所屬工坊已調集精鐵工匠,按圖施工,不出三日,首門火炮便可制成,屆時請陛下御駕觀禮試射!”
“好!好!”李治聽得心潮澎湃,忍不住撫掌大笑,龍顏大悅,“林賢弟不僅解了旱災,更助我大唐強兵!此等功績,亙古未有!”
“傳朕旨意:著戶部速調糧種前往四州,助百姓復產。待火炮制成之日,朕必親往校場觀禮試射,為我大唐軍威,再添鋒芒!”
殿內群臣見狀,紛紛跪拜高呼:“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一時間,太極殿內呼聲雷動,喜悅之情幾乎要沖破殿宇。
而這一切的緣起,此刻尚在鴻臚客館中安睡的林浪,或許還未曾想過,他昨夜分身在四州降下的雨水,已在朝堂之上掀起了如此洶涌的波瀾。
待早朝過后,李治用一次性打火機點燃了一根華子,一邊抽著香煙提神,一邊看著手腕上的勞力士手表下旨。
“傳朕口諭——著滬上皇林浪巳時三刻入宮面圣,其皇后及諸妃嬪即刻備輦,由尚宮局引入椒房殿,令皇后武氏設宴相待,敘親眷之誼。
"
“諾!奴才這就傳旨!”領班太監行禮后,隨即退下安排傳召事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