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拓拔宏決定將都城定在長安,并確立國號為“大魏”。他借鑒了大齊王朝的政治制度,設置了文武百官,官制完全仿照大齊王朝。其中,劉秉忠被任命為丞相,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政務;拓拔燁則被封為征南大將軍,率領大軍渡過長江,討伐齊國;長孫嵩被任命為御史大夫,負責監察朝廷官員;叔孫建則擔任太尉,掌管軍事事務。
此外,六部尚書和侍郎、三省以及九寺五監等各個部門都有相應的官員任命。地方上也實行了行省制,從州縣到行省,各級官員紛紛就職,共同管理國家事務。
拓拔宏還下令仿照大齊皇宮的樣式修建宮殿,展現出皇家的威嚴與氣勢。同時,他宣布從今往后要徹底改變游牧民族的習慣,全面采用漢族王朝的體制。他強調以農業為本,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農民耕種土地,發展農業經濟。同時,實行重農抑商政策,限制商業活動,保護農業利益。
這一系列改革舉措旨在促進國家的穩定與發展,加強中央集權,推動社會進步。拓拔宏希望通過這些努力,讓大魏國能夠崛起于北方,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他相信,只要全國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斗,大魏國必將迎來輝煌的明天。這是采納了丞相劉秉忠的諫言!劉秉忠向拓拔宏進言道:“大汗,如今咱們已經成功地統一了北方,接下來必須要穩住陣腳、夯實根基才行!發展農業生產乃是當務之急,只有讓老百姓吃飽穿暖,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咱們得把農業當作根本來抓,不斷增強國力!此外,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也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有效地維護社會的穩定,推動經濟的快速復蘇!當然,咱們還得積極地吸收漢族文化的精髓,爭取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和擁護,進一步鞏固您的統治地位!”接著劉秉忠建議拓拔宏稱帝后征討江南,他說道:“大汗,現在是時候考慮如何進一步擴大我們的疆域了。江南富饒,若能征服,將如虎添翼,我國的財富和實力必將大大增加。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確保后方穩固,軍隊充足,策略得當。我們應該先派遣細作,收集情報,了解敵情,再制定詳細的作戰計劃。”拓拔宏都一一采納。所以,他任命拓拔燁為征南大將軍,下令休整一月后,于十月一日正式起兵渡江伐齊,占領金陵,之后陸續占領整個江南土地。
拓拔宏稱帝的消息傳到金陵,皇帝溫景安對皇后沈凌汐說道:“如今那北戎賊子已經僭越稱帝,下一步就要渡江了,該到你設定的日期了,那么,凌汐我們是不是要繼續遷都杭州呢?”
沈凌汐說道:“陛下,遷都是大事,關乎國家安危。臣妾認為,我們應該先穩固金陵城防,同時派人聯絡各地勢力,爭取更多支持。如果形勢確實不利,再考慮遷都杭州也為時不晚。”
溫景安贊同地點點頭,于是大齊又發起了幾次反攻,卻都被大魏擊退。時光如白駒過隙,眨眼間來到了乾隆六年十月一日,此時大齊境內人心惶惶,不斷有投降的聲音出現,甚至有人提議南下遷都杭州。于是,溫景安再次向沈凌汐請教:“凌汐,事已至此,該如何是好?”
沈凌汐答道:“陛下,民心不穩,是因為他們缺乏信心。我們需要鼓舞士氣,同時也要做好兩手準備。若金陵無法堅守,遷都則是最后的選擇。但在此之前,我們應當加強宣傳,讓百姓和將士們明白,只要眾志成城,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
最后,沈凌汐說道:“陛下切不可輕易逃亡,因為這會有損陛下的名譽。我期望陛下能成為一位偉大的皇帝,所以絕不允許有損陛下名譽的言論出現。”
溫景安聽從了沈凌汐的建議,繼續等待。時間來到了乾隆六年十月二十日,大魏軍隊猶如猛虎下山一般越過長江,齊軍的長江防線瞬間土崩瓦解,負責長江防務的將軍張彥澤貪生怕死,竟然投降北戎,并且帶著北戎軍隊攻打近在咫尺的金陵城。此時此刻,溫景安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詢問沈凌汐:“事到如今,該當如何是好?還有三日,那北戎賊子就要像餓狼撲食一樣攻占金陵城了!”
沈凌汐斬釘截鐵地說道:“陛下,現在是生死攸關的時刻,我們必須當機立斷!一方面,我們要組織守軍進行最后的抵抗,死戰到底;另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存亡,我們應該立刻準備南遷,保存實力。同時,我會親自去安撫百姓,讓他們知道,只要陛下還在,大齊就還有希望,就像黑暗中的明燈,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