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華見大勢已去,悲憤欲絕,但他仍然不肯投降,率領殘余的士兵進行了最后的抵抗。最終,在一場慘烈的巷戰中,戚華壯烈犧牲,長沙城宣告失守。
察罕帖木兒進入長沙城,雖然勝利了,但他的心情卻異常沉重。他知道,這場勝利是以無數士兵的生命為代價換來的。他下令妥善處理戰死者,同時安撫城內的百姓,希望盡快恢復長沙城的秩序。
長沙之戰的勝利,猶如一道曙光劃破黑暗,為魏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然而,對于大齊而言,這場失利卻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敲碎了他們的希望和信心。溫景安聽聞長沙失守的噩耗,悲痛欲絕。他深知,失去長沙不僅讓大齊的戰略地位受到巨大沖擊,更是對國家士氣的沉重打擊。
與此同時,阿里海牙率領著二十萬雄師,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城出發。他們穿越漢中,一路勢如破竹,直逼劍門關。六月十八日,這座號稱天險的關隘終于被魏軍攻陷,成都的門戶就此敞開。此時此刻,鎮守成都的平北大將軍李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劍門關的失陷,意味著成都的最后一道防線已被撕裂,魏軍的鐵騎正無情地踐踏著通往川蜀核心地帶的道路。成都,這座曾經繁華熱鬧的城市,如今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百姓們紛紛關門閉戶,街道上空無一人,只有蕭瑟的風聲在耳邊回蕩。而李晟,則肩負著保衛成都、守護川蜀的重任。他站在城頭上,遙望著遠處的魏軍營地,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他知道,自己必須挺身而出,帶領士兵們抵御敵人的進攻,為大齊爭取一線生機。
李晟是一位經驗豐富且深得民心的將領,他在得知劍門關失守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成都城內的文武百官,商討應對之策。會議室內氣氛凝重,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
李晟站在眾人面前,聲音沉穩而堅定:“諸位,劍門關的失守是我們始料未及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此認輸。成都城堅固,糧草充足,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守住這座城池。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軍心,加強城防,同時尋求外援。”
他接著下達了一系列命令:一是加強城墻的防御工事,二是動員城內百姓參與守城,三是派出使者向周邊郡縣求援,四是組織精銳部隊準備反擊魏軍的攻勢。
成都城內的士兵和百姓在李晟的鼓舞下,士氣大增。他們開始不分晝夜地修筑城墻,儲備滾木礌石,制作弓箭,準備迎戰即將到來的魏軍。
阿里海牙在攻占劍門關后,并沒有急于進攻成都,而是選擇了休整軍隊,鞏固陣地。他知道,成都城非同小可,要想攻下這座城池,必須要有充分的準備。
在接下來的數天時間里,魏軍如洶涌澎湃的潮水一般,迅速地在劍門關附近安營扎寨,并派遣出大批精明強干、機智靈活的斥候前往打探成都城的實際狀況。阿里海牙在充分了解成都城的防御布局之后,精心策劃并制定出一份詳盡周全的攻城方案。
阿里海牙深思熟慮后決定采用圍城打援這一經典戰術。首先,他下令在成都城四周密密麻麻地搭建起無數座堅固無比的營寨,以此來徹底截斷成都城與外界的一切聯系,杜絕任何可能出現的援兵,從而將成都城孤零零地困在其中。當這些營寨竣工之后,他又派遣重兵嚴加防守。
時光荏苒,轉眼來到六月二十五日,阿里海牙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二十萬雄師如鋼鐵洪流般抵達成都城下。他果斷地選擇實施圍而不攻的戰略部署,通過斬斷成都城的物資供應線,同時充分發揮魏軍所擁有的強大攻城裝備的優勢,對城墻展開連綿不斷的猛烈攻擊。他堅信,只要堅持不懈地施加壓力,成都城的守衛軍隊必然會在某一天心理防線崩潰,最終繳械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