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十八年九月初三的這個秋意漸濃的日子里,大齊中央軍統帥郭子儀站在滁州城的古老城墻上,眺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川,心中謀劃著下一步的戰略布局。滁州的占領,為大齊的版圖增添了一塊堅實的基石,但郭子儀的目光早已越過了這片剛剛征服的土地,聚焦在了更為關鍵的目標——合肥。
合肥,這座位于江淮之間的重鎮,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它不僅是連接南北的要沖,更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郭子儀深知,若能迅速攻克合肥,將對大齊的統一大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于是,他召來了心腹將領李光弼,希望能從這位智勇雙全的部下那里得到寶貴的建議。
李光弼,一位身材魁梧、面容剛毅的將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面對郭子儀的詢問,他沉思片刻后,緩緩開口:“大帥,合肥雖遠,但并非不可及。我軍若想以最快的行軍路線攻打合肥,需避開山險水阻,選擇平坦大道。我們可以沿著滁河西進,經由定遠、長豐,直抵合肥城下。這條路線雖非捷徑,但道路寬闊,適合大軍行進,且沿途糧草補給相對充足,有利于我軍保持戰斗力。”
郭子儀聽后,點了點頭,對李光弼的建議表示贊同。他隨即下達命令,整飭軍隊,準備出發。在郭子儀的統帥下,大齊中央軍如同一條巨龍,沿著既定的路線,浩浩蕩蕩地向合肥挺進。沿途的百姓見狀,無不為之振奮,紛紛拿出自家的糧食和物資,支持這支正義之師。
大齊中央軍的步伐如同疾風驟雨,勢不可擋。九月初四,太陽初升之時,定遠城的大門在郭子儀的軍隊面前緩緩打開,城內的守軍在中央軍的威壓下選擇了投降。定遠的收復,不僅鞏固了大齊在江淮地區的控制,更為接下來的行動提供了堅實的前哨。
緊接著,九月初五,中央軍馬不停蹄地向長豐進發。長豐,這座位于合肥東北的小城,雖然規模不大,但其地理位置對于攻占合肥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郭子儀和李光弼深知這一點,因此他們決定迅速拿下長豐,以確保通往合肥的道路暢通無阻。經過一番激戰,長豐也被中央軍順利占領。
到了九月初六,中央軍已經兵臨合肥城下。合肥城,這座歷經滄桑的古城,此刻正籠罩在一層緊張的氛圍之中。城墻上的守軍緊握武器,城下的中央軍則是士氣高昂,雙方都知道這將是一場決定性的較量。
郭子儀站在陣前,他的目光穿透了戰場上的硝煙,直視著合肥城的高大城墻。他知道,這場戰斗不會輕松,但他也堅信,只要按照既定的戰略執行,勝利終將屬于大齊。他轉身對李光弼說:“光弼,今日之戰,關乎我大齊的命運。我們要用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
李光弼點了點頭,他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大帥放心,我們已經做好了周全的準備。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合肥必定是我大齊囊中之物。”
隨著一聲令下,中央軍開始了對合肥城的全面進攻。戰鼓隆隆,旌旗獵獵,士兵們在郭子儀和李光弼的指揮下,如同猛虎下山,向著城墻發起了猛烈的沖擊。而在這場戰斗的背后,是大齊統一大業的宏偉藍圖,是無數將士用生命和熱血書寫的英雄史詩。
在乾隆十八年的深秋,北京城的天空顯得格外高遠,金黃色的落葉鋪滿了紫禁城的青磚地面,宮墻之內,一片肅穆。拓拔宏,這位魏國皇帝,此時正身處北京的皇宮之中,他的心思卻如同被秋風吹起的落葉,飄向了遙遠的合肥戰場。
北京城,這座古老而莊重的城市,承載著無數的歷史記憶,見證了一個個王朝的興衰榮辱。它不僅是魏國的都城,更是這個龐大國家的心臟地帶,維系著整個國家的運轉。
城中街道寬闊,兩旁店鋪林立,車水馬龍,行人如織,好不熱鬧。然而,此刻的拓拔宏卻無暇顧及眼前的繁華景象,他的心早已飛到了千里之外的戰場上。自從得知合肥被圍的消息后,他的眉頭就沒有舒展過,無時無刻不在擔憂著前方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