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滄州城內,溫景安和沈凌汐受到了百姓的熱烈歡迎。他們宣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旨在恢復生產,重建家園,讓滄州盡快回到和平繁榮的軌道上來。同時,他們也向全國發出了號召,希望所有的臣民都能夠團結一心,共同為實現國家的和平與繁榮而努力。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隨著滄州城的占領,溫景安皇帝和沈凌汐皇后的軍隊士氣高漲,他們沒有停歇,而是迅速整編隊伍,準備繼續北上,下一個目標是歷史悠久的直沽。直沽,這個曾經的海運重鎮,如今成為了他們征途上的又一重要據點。
二十一日,大軍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涌向了直沽。沿途的村莊和城鎮,百姓們紛紛走出家門,目睹這支浩浩蕩蕩的軍隊,他們的臉上既有敬畏也有期待。溫景安和沈凌汐騎馬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們的身影在冬日的陽光下顯得格外莊嚴。
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當溫景安皇帝和沈凌汐皇后率領的大軍抵達直沽城下時,他們面臨的不再是普通的守軍,而是十萬魏軍的主力部隊。這座古老的港口城市,此刻成了兩軍對峙的前線,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肅殺的氣息。
魏軍的主力部隊在直沽城內外布下了嚴密的防線,城墻之上,箭塔林立,士兵們手持弓弩,目光警惕。城外,壕溝縱橫,拒馬陣列,顯然是經過了精心的準備和布置。面對如此堅固的防御,溫景安和沈凌汐并未露出絲毫的畏懼之色。
溫景安皇帝站在軍隊的最前方,他的目光堅毅,仿佛能穿透敵人的防線,直達勝利的彼岸。沈凌汐皇后則在他的身旁,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冷靜與智慧,她是這場戰役中的智囊,也是溫景安最堅強的后盾。
在短暫的休整之后,溫景安下達了攻擊的命令。大齊的軍隊如同潮水般涌向直沽城,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吶喊聲震天動地。城墻上的魏軍也不甘示弱,箭矢如雨點般落下,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鋒。
戰斗持續了數日,大齊軍隊憑借著高昂的士氣和精湛的戰術,逐漸占據了上風。溫景安和沈凌汐親自指揮作戰,他們的英勇和智慧成為了士兵們的榜樣。在一次次的沖鋒和撤退中,大齊軍隊逐漸削弱了魏軍的防線。
最終,在一輪猛烈的攻勢下,大齊軍隊突破了直沽城的防線,魏軍的主力部隊被迫撤退。溫景安和沈凌汐帶領著軍隊進入了直沽城,城內的百姓們歡呼雀躍,他們迎來了新的統治者,也迎來了和平的希望。
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二,陽光灑在冰冷的三岔河口,三條河流在這里交匯,形成了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溫景安站在河口邊,凝視著這片水域,心中涌現出一個想法。他轉向身邊的沈凌汐皇后,提出了一個建議:“凌汐,我們應該給這個地方取一個新的名字,讓它成為我們征服和治理的象征。凌汐你說叫什么好呢?”
沈凌汐沉思片刻,她的眼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她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陛下,臣妾覺得應該叫天津為好。‘天’字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象征著我們的統治如同天空一般廣闊無垠;‘津’字則是渡口之意,這里三條河流交匯,自古以來便是交通要沖,商貿繁榮之地。將此地命名為天津,既彰顯了我們的權威,又寓意著這里是連接天下、匯聚四方的重要樞紐,是我們大齊國力強盛、文化繁榮的象征。”
溫景安聽后,眼中露出了贊賞的神色。他點了點頭,同意了沈凌汐的提議:“好,就依你所言,從此這里便叫做天津。愿它成為我們大齊的驕傲,見證我們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