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圍困的過程中,大齊軍隊展現出了極高的紀律性和組織能力。他們不僅有效地封鎖了廊坊,還積極開展周邊地區的安撫工作,贏得了當地百姓的支持。溫景安和沈凌汐的仁政和明智決策,使得大齊軍隊在民間的聲望日益提高。
經過一段時間的圍困,魏軍的士氣開始動搖,補給短缺使得他們的戰斗力大幅下降。溫景安和沈凌汐見時機成熟,便發動了總攻。大齊軍隊如同猛虎下山,迅速突破了魏軍的防線,魏軍在內外交困之下,不得不投降。
廊坊的勝利,再次證明了溫景安和沈凌汐的領導能力和軍事才華。他們的名字和事跡,隨著每一次的勝利,更加深入人心。天津和廊坊這兩座城市,也因為他們的到來,成為了大齊王朝輝煌歷史的重要篇章。
隨著魏軍的投降,溫景安和沈凌汐繼續北上,他們的目標是統一整個北方,建立一個強大而繁榮的國家。他們的征程還在繼續,但無論前路如何艱險,他們都準備好了迎接挑戰,為了國家的未來,他們愿意付出一切。
乾隆二十年正月二十八日,陽光明媚,春風和煦,但北京城里卻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
此時,大齊軍隊如猛虎下山般攻占了廊坊,隨后勢如破竹地向北推進至通州。這一消息傳到北京,整個城市都陷入了恐慌之中。大魏皇帝拓拔宏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上,眉頭緊蹙,面色陰沉,心中充滿了無盡的焦慮與不安。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拓拔宏緊急召見了丞相劉秉忠,尋求對策。劉秉忠深知此次危機四伏,他步履匆匆來到皇宮,額頭微微滲出汗珠。
拓拔宏焦急地問:“丞相,如今齊軍已兵臨城下,通州淪陷在即,我們該怎么辦?”他的聲音略帶顫抖,透露出內心的恐懼。
劉秉忠低頭沉思片刻,抬起頭來,眼神堅定而決絕。他沉重地說:“陛下,現在最重要的是保存實力,等待時機東山再起。目前形勢危急,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退出中原,退回蒙古漠北之地。”
拓拔宏聽后,眉頭緊皺,陷入沉思之中。他深知此時處境艱難,但又不甘心輕易放棄這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然而現實擺在眼前,面對強敵大齊軍隊的步步緊逼,硬拼無疑是以卵擊石。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拓拔宏決定采納劉秉忠的建議。他下令開始秘密準備撤離的事宜,同時在北京城內布置了一些疑兵之計,希望能夠迷惑大齊軍隊,爭取更多的時間。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大魏朝廷忙碌而有序地進行著撤離的準備工作。拓拔宏親自監督,確保一切都能順利進行。他知道,這可能是他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出現在北京城中,心中不免有些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