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二十九年的三月,春風輕拂,伏爾加河的水波蕩漾著希望的光輝,舒清泉的大軍在喀山取得輝煌勝利后,并未停歇,而是如同奔騰不息的河流,繼續沿著這條壯闊的水道向西挺進。士兵們的步伐堅定而有力,他們的旗幟在春風中高高飄揚,仿佛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們的決心與力量。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軍在舒清泉的英明指揮下,穩步前行。每一天,他們都以無比的毅力和堅韌,克服著路途中的種種困難。無論是泥濘的小徑,還是陡峭的河岸,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舒清泉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最需要她的地方,她的冷靜與智慧,成為了士兵們心中不滅的燈塔。
終于,在三月十九日這一天,當夕陽的余暉灑滿了大地,舒清泉的大軍抵達了下諾夫哥羅德——這座坐落在伏爾加河畔的古老城市。城墻之上,守軍的目光中透露出警惕與不安,而大軍的士氣卻是如日中天。舒清泉站在陣前,她的目光穿透了城墻,仿佛已經看到了城內的布局與守軍的動態。
隨著夜幕的降臨,舒清泉下達了攻城的命令。士兵們如同猛虎下山,迅速而有序地展開了攻勢。城墻上的守軍在突如其來的攻擊面前顯得措手不及,他們的防線在舒清泉大軍的猛烈攻擊下開始出現裂痕。
舒清泉深知時間緊迫,她必須盡快攻克這座城池。她親自指揮著軍隊,不斷調整戰術,讓士兵們迅速登上城墻,與守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
在齊軍摧枯拉朽的攻勢下,下諾夫哥羅德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終于低下了它那曾經高傲的頭顱,成為了齊軍進軍莫斯科途中的又一重要據點。城墻上的旗幟變換,標志著新的統治者已然到來。舒清泉站在城墻上,遠眺西方,心中明白,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大軍繼續西進,乾隆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舒清泉率領的百萬大軍在離莫斯科二百公里的波克羅夫的時候,遭遇了五萬俄軍主力的攻擊。這是一次意外的相遇,也是一次實力的較量。波克羅夫的平原上,硝煙彌漫,炮聲隆隆,戰爭的陰云籠罩了整個天空。
舒清泉的百萬大軍與五萬俄軍主力的遭遇戰,迅速演變成了火炮的對決。雙方都裝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加農炮,這些鋼鐵巨獸在戰場上咆哮,發射出毀滅性的炮彈。炮火如同狂風暴雨,無情地洗禮著這片土地,每一聲轟鳴都像是死神的召喚,讓人心生畏懼。
隨著戰斗的打響,齊軍的炮兵陣地迅速展開,一門門加農炮被推到了預定的位置。炮手們熟練地將炮彈裝填進炮膛,瞄準了遠處的俄軍陣地。隨著一聲令下,齊軍的加農炮發出了震天的轟鳴,炮彈如同流星般劃破天際,砸向了俄軍的陣營。
俄軍同樣不甘示弱,他們的炮兵也開始反擊。炮彈在空中交錯飛行,爆炸聲此起彼伏,戰場上的泥土被炸得四處飛揚,樹木被連根拔起,戰馬嘶鳴,士兵們則在炮火的掩護下,尋找著掩體,或者奮不顧身地向前沖鋒。
舒清泉在指揮臺上密切關注著戰況,她知道在這種大規模的炮戰中,誰能夠更好地控制炮火節奏,誰就能夠占據優勢。她不斷地通過旗語和傳令兵調整炮兵的射擊頻率和目標,力求最大限度地壓制敵人的火力,同時減少自己的損失。
隨著戰斗的深入,雙方的炮兵都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技巧。齊軍的炮手們憑借著精湛的技術,多次準確命中了俄軍的炮兵陣地,造成了重大傷亡。而俄軍的炮兵也在頑強地抵抗,他們的炮彈不時地在齊軍陣地周圍爆炸,造成了不小的混亂。
在這樣的炮火對決中,步兵和騎兵的行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舒清泉意識到,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掉對方的炮兵,那么這場戰斗很可能會陷入僵持。她決定采取更為大膽的策略,命令一部分精銳部隊冒著炮火前進,直接沖擊俄軍的炮兵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