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乾隆六十五年四月十五日,皇宮內的議事殿中,皇帝溫景安與皇后沈凌汐正在商討國家大事。溫景安望著地圖上的廣袤疆土,向沈凌汐詢問道:“凌汐,如今我大清已統一全球,該如何治理這廣袤的土地,如何安排行政區劃,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沈凌汐微微一笑,回答道:“陛下,依臣妾之見,可將全球原先的197個國家進行重新整合。大清本土設立為直隸省,直隸于中央,由陛下直接管轄,并設立總督一名,以確保中央的權威。其余地區設立196個行省,每個行省也設總督一名,由朝廷任命,以確保中央集權。在直隸省和其他行省之下,設立城市,每個城市的長官稱為知府,他們將負責城市的日常管理和治安維護。城市之下再設縣,縣的長官叫做知縣,負責縣內的司法、稅務、教育等事務。縣以下設鎮,鎮長為鎮的長官,負責鎮的日常事務,如維護治安、征收賦稅等。鄉村則設保正、里正等基層官員,負責基層的治安、稅收和民眾事務。
對于四大洋中的島嶼,我們也不應忽視。每個大洋設立一位總督,管轄該大洋內的所有島嶼。即使南極無人居住,也應設立一位總督,以彰顯我大清的威望和對全球的統治。這樣,我們便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體系,確保大清的統治穩定,促進全球各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溫景安聽后點頭贊同,說道:“凌汐所言極是。此方案既保證了中央集權,又兼顧了地方的自主性,可確保我大清的統治穩固。就按此方案施行吧。”
于是,大清開始了全球范圍內的行政區劃改革,以適應新的統治需求,為大清的繁榮富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清乾隆六十五年四月十八日,皇宮內的議事殿中,皇帝溫景安因沈凌汐的父親大理寺卿沈慶去世,該職位出現空缺,于是向沈凌汐詢問道:“凌汐,自從你父親離世后,大理寺卿之位空缺,你認為應由何人接任?”
沈凌汐沉思片刻,回答道:“陛下,大理寺卿乃重要職位,需公正無私、明察秋毫之人方可勝任。臣妾認為,可從新科進士中選拔一人。今年科舉剛剛結束,或許有才華橫溢的年輕官員可堪此任。如張文淵,他在科舉中表現出色,才華橫溢,定能勝任此職。”
溫景安點頭道:“張文淵之名,朕亦有所耳聞。就讓他擔任大理寺卿,以觀后效。”
于是,張文淵被任命為新的大理寺卿,開始了他在朝廷的仕途生涯。
大清乾隆六十五年四月,朝廷接連傳來噩耗。四月二十二日,鎮國大將軍戚華以一百一十五歲高齡逝世;四月二十五日,左相李逸風以一百一十六歲高齡離世;四月二十七日,右相趙文卓也以一百一十七歲高齡去世。三位朝廷重臣的離世,讓朝廷上下都籠罩在一片哀傷之中。
皇帝溫景安深感痛惜,他感慨道:“三位重臣皆為國家棟梁,如今相繼離世,朕心甚痛。他們的功績將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隨后,溫景安召集群臣商議繼任人選,以填補這些重要職位的空缺。
沈凌汐進言道:“陛下,新科進士中不乏優秀人才,或許可以從中選拔合適的人選。”
溫景安點頭道:“新科進士中確實有不少杰出之士,就從他們中挑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