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上海外灘。
黃浦江上的霧氣籠罩著這座淪陷的城市,將哥特式的銀行大樓和巴洛克風格的領事館建筑包裹在一片朦朧之中。
胡天佑站在上海和平飯店頂層的窗邊,手指輕輕撥開百葉窗的一條縫隙,觀察著下方街道上的日軍巡邏隊。
三個月前,他離開香港,然后輾轉到達廣州、重慶,最后到達延安。
在延安,組織又給他一項新的任務。
不知道什么原因,在延安,完全沒有舒小小的消息。
因為任務緊迫,胡天佑只能日夜兼程地趕到上海。
左臂的傷口已經愈合,但肋骨的傷偶爾還會在陰雨天隱隱作痛——就像現在他的心情一樣。
“先生,您的茶。”
侍者將精致的瓷茶杯放在雕花紅木茶幾上。
胡天佑微微頷首,從西裝內袋取出幾張鈔票作為小費。
他現在的身份是新加坡華僑商人林國棟,來上海考察紡織業投資機會。
侍者退下后,胡天佑從行李箱夾層取出一臺微型收音機,調整到特定頻率。
靜電噪音中,斷斷續續傳來重慶方面的加密廣播。
他一邊記錄數字密碼,一邊留意門外的動靜。
密碼本是一本1937年版的《上海旅游指南》,特定的頁數、行數和字數組合成情報。
解碼后的消息很簡單:“夜鶯已就位,明晚八點,大世界二樓咖啡廳。暗號:詢問蘇州評彈演出時間。”
胡天佑燒掉紙條,將灰燼沖入馬桶。
他呷了一口茶,目光落在床頭柜上的報紙——《申報》頭版刊登著日本駐滬司令官橫山勇的講話:“大東亞共榮圈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報紙第三版的一則小廣告引起了他的注意。
是一則尋人啟事:尋找老同學高橋明,東京帝大1935屆化學系,知情者請聯系極司菲爾路76號王先生。
極司菲爾路76號——上海人聞風喪膽的特務機關“梅機關”所在地。
而高橋明這個名字,胡天佑在香港獲得的日軍文件中見過,是“櫻花雪”項目的核心科學家之一。
這絕非巧合。
胡天佑的直覺告訴他,這則廣告是某種陷阱,但也是線索。
他需要先與“夜鶯”接頭,獲取更多情報。
次日晚七點四十五分,胡天佑踏入大世界娛樂廳。
這個上海灘最負盛名的娛樂場所即使在戰時也燈火輝煌,舞廳里傳來爵士樂聲,賭場內人聲鼎沸。
穿旗袍的舞女和西裝革履的商賈穿梭其間,偶爾能看到幾個喝得滿臉通紅的日本軍官。
二樓咖啡廳相對安靜。
胡天佑選了張靠窗的桌子,點了一杯咖啡。
七點五十五分,一位身穿墨綠色旗袍的年輕女子在他對面坐下。
“先生,請問這里有人嗎?”她的聲音清脆悅耳。
“我在等一位聽蘇州評彈的朋友。”胡天佑按照暗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