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起一份文件,上面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圖紙對他而言如同天書,但他明白這些技術資料的價值。
“如果落入敵人手中,他們就能大幅提升武器裝備水平。”
技術專家們迫不及待地開始檢查其他文件,不時發出驚嘆聲。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專家激動地說道:“這些資料的價值不可估量!日本在某些軍事領域的研究竟然已經如此先進,特別是這火箭技術,幾乎與德國v2火箭不相上下,如果得到這些技術并投入生產,后果不堪設想。”
李劍云立即命令道:“這些資料太重要了,必須立即送往延安,交由中央來專門處理。”他轉向胡天佑和周明遠,“老胡,老周,這次你們立了大功!我會向中央匯報的,另外,中央又有新的命令下達。”
他拿出一份密電:“中央社會部命令,要求我們立刻成立特別行動組,追查‘櫻之華’計劃的其他部分。據得到的可靠情報顯示,這只是一半的資料,還有另一半資料,包括實驗樣品和核心研究人員名單,仍然下落不明。”
胡天佑毫不猶豫地說道:“部長,請允許我繼續負責這個任務,我對情況已經比較熟悉,而且與國民黨特務交過手,了解他們的行動模式。”
周明遠也表示道:“我請求與胡科長共同執行任務。”
李劍云沉吟片刻,點頭同意道:“好!但這次你們不是孤軍奮戰,中央將派出專門的技術專家和增援力量,你們的首要任務是找到另一部分資料和研究人員,防止他們落入國民黨手中。”
三天后,特別行動組正式成立,胡天佑任組長,周明遠任副組長,組員包括技術專家、偵察兵和通訊人員共二十余人。
他們以承德為基地,開始對“櫻之華”計劃展開全面調查。
通過解讀已獲得的資料,技術團隊發現了一條關鍵線索:資料中多次提到一個代號“櫻園”的地點,似乎是該計劃的核心實驗基地。
“從資料中的地理參考來看,‘櫻園’應該位于長白山脈某處。”技術專家王教授指著地圖說道,“這一帶山高林密,人煙稀少,確實是建立秘密基地的理想地點。”
胡天佑注意到資料中的一個細節:“這些文件標注的日期顯示,研究活動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底,甚至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說明有些日本研究人員沒有立即停止工作。”
周明遠補充道:“我們審訊過的戰俘中也有人提到,關東軍有一支‘特別技術部隊’,在日本投降后神秘消失,帶著大量設備和資料進入了長白山深處。”
胡天佑來回踱步,思考著應對之策,他最后做出決定。
“接下來,我們要重點搜索長白山脈區域,特別是那些既有隱蔽性又有水源和礦產資源的地方,日本人的研究需要水和礦產。”
就在行動組準備展開搜索時,一個意外消息傳來:國民黨軍統局東北站站長杜小明的親信鄭紹民突然抵達沈陽,據說帶來了國民黨高層的親筆手令,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獲取日本遺留技術資源”。
“杜小明和鄭紹民都是軍統硬派人物,他們的介入意味著國民黨對這批資源志在必得。”周明遠憂心忡忡地說道,“我們的行動必須加快速度,一定要趕在國民黨行動之前找到這批資料。”
胡天佑點頭道:“另外,我們要加倍小心,我們在暗處行動的優勢可能已經喪失。”
行動組兵分三路:一隊由周明遠帶領,負責監視國民黨在沈陽的活動;一隊由當地游擊隊員帶領,進山搜索;胡天佑親自帶領第三隊,調查可能與“櫻園”有聯系的日籍技術人員。
通過排查,胡天佑發現了一個關鍵人物:前滿鐵工程師小野寺賢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