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他精心挑選行動組成員,每個人都經過嚴格審查,確保沒有被敵人滲透的風險。
同時,他與遠在長白山的周明遠建立了秘密通訊渠道,共享情報,協調行動。
根據多方情報匯總,特別行動組繪制出了“櫻之華”網絡的大致結構:以鞍山廢棄鋼廠為潛在生產基地,以長白山多處隱蔽點為研發基地,通過大連、營口等港口與日本本土保持聯系,并通過沈陽與國民黨軍統局聯絡。
“這是一個龐大的網絡,”胡天佑在行動組會議上說道,“我們必須同時切斷它的所有關鍵節點,否則一旦打草驚蛇,其他部分會立即轉入更深的地下。”
經過周密計劃,行動組準備在同一時間對多個目標發起突襲:鞍山鋼廠、長白山幾個可疑地點、大連的聯絡點,以及沈陽的軍統聯絡站。
行動日定為1946年4月15日午夜。
4月15日,東北大地尚未完全從冬眠中蘇醒,夜晚依然寒冷刺骨。
胡天佑親自帶隊突擊鞍山鋼廠。
行動組兵分三路,同時從三個方向潛入廠區。
胡天佑帶領第一小隊從下水道系統潛入,這是根據廠區老圖紙找到的秘密路徑。
下水道內陰暗潮濕,彌漫著難聞的氣味,但隊員們毫無怨言,默默前進。
按照計劃,三支小隊將同時到達核心區域,然后發起突襲。
“組長,有情況!”前方偵察兵突然發出信號,“下水道前方被新裝的鐵柵欄封鎖了,上面有警報裝置。”
胡天佑心中一沉:敵人已經加強了防范。他示意技術兵上前檢查警報裝置。
“是新型震動警報器,很難繞過。”技術兵報告道。
胡天佑當機立斷:“改變計劃,強行突破!通知其他小隊,提前行動!”
技術兵迅速拆解警報裝置,雖然成功解除,但不可避免地觸發了備用警報。
刺耳的警報聲頓時響徹廠區!
“快!全速前進!”胡天佑命令道。
行動組沖破鐵柵欄,快速向核心區域推進。
廠區內已經響起槍聲,其他小隊也與守衛交上火。
胡天佑小隊到達一個大型車間外,從門縫中可以看到里面正在運行的生產設備和一些穿著白大褂的技術人員。
“就是這里!”胡天佑確認道,“爆破組,準備破門!”
就在爆破組安裝炸藥時,車間門突然從里面打開,一群武裝人員沖了出來!雙方立即展開激烈交火。
胡天佑憑借精準的槍法,連續擊倒多名敵人,帶領隊員逐步向前推進。
突然,他注意到車間內有人員正在銷毀資料和設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