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最主要的國際支付通訊渠道——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公布了央行數字貨幣互聯解決方案的第二階段沙盒測試成果。這一消息引發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和期待,人們對于不久的將來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的愿景感到興奮。
作為連接超過200個國家/地區的上萬家金融機構的國際支付通訊渠道,swift在全球跨境貿易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隨著全球90%的央行加入探索數字貨幣的行列,swift自然也希望在新技術冒頭的背景下維持自身領先地位。
剛剛完成的沙盒試驗歷時6個月,全球數十家央行、大型商業銀行、結算平臺進行了一系列測試。這也是迄今為止有關央行數字貨幣和“代幣化”資產的最大規模全球合作。參與測試的包括德國、法國、新加坡央行,以及匯豐銀行、德意志銀行、花旗、渣打、cls集團等國際金融機構。
這次的測試顯示,即便不同國家/地區的數字貨幣建立在不同的基礎技術上,也能放在同一個互聯平臺上共同使用。同時,這些數字貨幣也能用于高度復雜的外匯/貿易支付,并有可能通過實現自動化來降低流程成本。
然而,swift也指出,由于不同的技術、標準和協議的使用,許多央行正在探索自己的中央銀行數字貨幣和其他形式的代幣化資產,這里也存在“碎片化”的風險。因此,如何協調各國的技術標準和協議,以確保數字貨幣的互通性和互操作性,將是一個重要的挑戰。
盡管周一swift的主旨講的是加密貨幣互聯平臺,但依然逃不了與制裁有關的話題。事實上,地球上大多數人對swift的最新認知,大概率來自2022年許多俄羅斯銀行與外界交易的通道被切斷。美國財政部周一發布的最新對俄制裁,恰好也與數字貨幣有關,多家來自俄羅斯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一家位于阿聯酋的虛擬貨幣交易所被美國指控為“參與、支持或者運營可能幫助俄羅斯逃避金融制裁的區塊鏈網絡”。
對于這種“西方國家揮舞制裁大棒”的舉動,swift的創新主管nickkerigan也直率地表示“未來在新的cdbc互聯系統中依然有可能發生”,但他并不認為這種情況會阻止國家/地區加入這樣一個平臺。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swift推出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的決心依然堅定。這一平臺的成功推出將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深遠影響,不僅有助于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成本,還可能為國際貿易和金融合作帶來新的機遇。然而,要克服制裁帶來的影響,swift需要在技術創新和政策協調方面付出更多努力,同時也需要與各國政府和金融機構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數字貨幣的健康發展。
總的來說,swift的央行數字貨幣互聯平臺計劃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它不僅有望推動全球數字貨幣的發展,也將對現有的國際支付體系產生深遠影響。然而,如何平衡各國的利益、確保數據安全、防范金融風險等問題,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關注和探討的重要議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