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對于中芯國際來說,是充滿挑戰的一年。在行業不景氣的大背景下,中芯國際業績大幅縮水,同時對外投資也出現了明顯的收縮。然而,這并不意味著中芯國際在半導體行業的地位有所動搖。相反,通過一系列的布局調整,中芯國際正在積極應對行業周期波動,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芯國際是中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其在行業內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隨著全球半導體行業進入下行周期,中芯國際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2023年,中芯國際實現營業收入452.5億元,同比下降8.61%;歸母凈利潤為48.23億元,同比下降60.25%。業績的下滑主要是由于行業處于周期底部,全球市場需求疲軟,行業庫存較高,去庫存緩慢,且同業競爭激烈。
盡管業績下滑,中芯國際仍然堅持逆周期擴產。這一決策的背后,既有對中國龐大芯片需求市場的看重,也有市值管理的需求。在行業不景氣時期,中芯國際依然選擇大幅擴大規模,這表明公司對于長期戰略的堅持和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同時,中芯國際也在尋求通過調整資本布局來優化資源配置,確保公司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擴產計劃是中芯國際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的重要戰略舉措。通過擴大產能,中芯國際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此外,擴產計劃也有助于滿足中國市場對于芯片的需求,推動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在對外投資方面,中芯國際也在積極調整策略。過去,中芯國際通過中芯聚源這一投資平臺,在半導體產業鏈上進行了廣泛的布局。然而,隨著行業周期的變化,中芯國際開始更加聚焦核心業務,減少對外投資,將更多的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主業的發展之上。
中芯國際的資產騰挪動作也印證了這一邏輯。2023年3月26日,中芯國際公告指出,公司間接全資子公司芯電上海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將其持有的長電科技(.sh)2.28億股無限售條件流通股份,以29元每股的價格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交易總價超66.36億元。未來,芯電上海將不再持有任何長電科技的股份。
中芯國際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作為國內半導體封測龍頭企業,長電科技在技術、市場和客戶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長電科技的業績表現不及預期,部分核心主導人員也已離開。對于作為財務投資者的中芯國際而言,已不是一項值得繼續持有的資產,及時退出套現賣給業務上與長電科技有所聯動的華潤,反而是更好的決定。
中芯國際的這一資產出售行為,不僅有助于優化公司的資源配置,集中力量發展主業,還可以為公司帶來可觀的收益。根據公告,中芯國際預計從中取得收益約為12.45億元。這筆收益將有助于緩解公司的資金壓力,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盡管中芯國際在行業不景氣時期依然選擇大幅擴大規模,但這并不意味著公司忽視了投資布局和策略的調整。在對外投資方面,中芯國際收縮態勢明顯。作為國內晶圓代工的龍頭企業,中芯國際高度重視與集成電路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試圖通過提升產業鏈整合與布局的能力,構建緊密的集成電路產業生態。
總的來說,中芯國際在行業不景氣時期依然堅持逆周期擴產,展示了公司對于長期戰略的堅持和對未來市場的信心。同時,中芯國際也在積極調整投資布局和策略,通過出售長電科技股份等資產騰挪動作,優化資源配置,集中力量發展主業。這些舉措將有助于中芯國際在行業周期波動中保持領先地位,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