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中國商務部與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相繼發布了一系列針對美國的反制措施,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這一決定涵蓋了大豆、玉米、棉花等多個關鍵農產品,標志著中美貿易關系再次進入緊張階段。
公告明確指出,自3月10日起,將對包括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在內的商品加征15%的關稅,而對高粱、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水果、蔬菜、乳制品等則加征10%的關稅。此消息一出,立即在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國內期貨市場對這一變化做出了迅速反應。在消息發布的周二午后,大豆、玉米、棉花以及生豬等期貨價格出現了顯著的上行趨勢。尤其是生豬期貨,更是領漲收盤,顯示出市場對這一政策調整的即時反應。然而,各品種的表現隨后出現了分化,顯示出市場情緒在初步激動后的理性回歸。
與此同時,美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則遭遇了截然不同的命運。美豆、美玉米、美棉等期貨價格紛紛大幅下跌,其中美棉期貨的跌幅更是超過了3%。這一對比鮮明的市場表現,充分反映了中美兩國在農產品貿易上的緊密關聯以及政策調整對雙方市場的直接影響。
對于此次加征關稅的影響,短期內,加征關稅可能會通過成本推動和情緒擾動導致相關農產品期貨價格上行。這是因為進口成本的增加會直接傳導到市場價格上,同時市場情緒也會因政策變化而產生波動。然而,從中長期來看,進口多元化、國內產能提升以及政策調節等因素將逐步緩解市場壓力。
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在應對外部沖擊時表現出較強的韌性。但對于高度依賴進口的大豆等結構性品種,仍需警惕階段性波動風險。提醒投資者,加征關稅政策公布后,市場對后續反制措施、關稅豁免或貿易談判的預期可能加劇投機行為,因此需要保持警惕。
以大豆為例,美豆加征10%的關稅將顯著提高美豆的進口成本。按照3月3日的美西大豆cnf報價和匯率測算,美豆進口關稅成本將提高約320元/噸。這一增加的成本無疑會對中國進口美豆的量產生直接影響。
短期來看,本次對美豆加征關稅符合預期,市場或表現為利多出盡。但考慮到政策的不確定性,市場情緒仍可能對價格形成支撐。長期而言,若供給收縮、價格抗跌,且需求共振,價格或呈現周期性上漲。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北美新作面積的實際變化以及國內養殖周期的動態。
此外,中國對進口美豆加征關稅,利空美國大豆的同時利多國內豆粕期貨。但對豆粕遠月(9月)合約的影響可能更大,且現階段情緒面上的影響大于實質影響。當前我國進口大豆來源國中巴西已占據絕對優勢,因此中美貿易摩擦對豆粕5月合約的大漲并非決定性因素。
綜上所述,中美貿易反制措施的出臺無疑對農產品市場產生了重大影響。短期內,市場情緒和成本推動可能導致相關農產品價格波動;但中長期來看,市場將逐步適應并調整。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市場情緒以及供需變化,以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