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加貿易關系再起波瀾。3月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回應加拿大政府自2024年10月1日起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100%關稅,以及自10月22日起對中國鋼鐵和鋁產品加征25%關稅的決定。加方的單邊行動,無視了客觀事實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對中方構成了歧視性措施,嚴重侵害了中方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中加經貿關系的穩定。
為此,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自2025年3月20日起,對原產于加拿大的菜子油、油渣餅、豌豆加征100%關稅,對原產于加拿大的水產品、豬肉加征25%關稅。這一反制措施,旨在維護中方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向加方傳遞了明確的信號:貿易保護主義行不通,合作才是雙贏的選擇。
此次加征關稅,對菜系市場的影響尤為引人關注。加拿大作為全球最大的菜籽和菜油出口國之一,一直是中國重要的菜籽油進口來源地。然而,近年來中國推行進口來源多元化戰略,已經逐漸減少對加拿大菜油的依賴。據海關總署數據,2024年我國從加拿大進口的菜油僅477噸,占比不足1%,對加拿大菜油的依賴度已處于極低水平。
盡管如此,此次加征關稅仍然對菜系市場造成了一定沖擊。特別是菜粕市場,由于加拿大是中國菜籽的主要進口來源國之一,且此次加征關稅并未涉及菜籽,但市場預計中國從加拿大進口菜籽的數量可能逐漸下降,這將直接影響到菜粕的供應。
據中泰期貨油脂油料分析師伊鑫介紹,2024年中國進口菜籽折算成菜粕,加上直接進口的菜粕,總量約為640萬噸,其中直接進口加拿大菜粕202萬噸,占比31%。這表明中國對加拿大菜粕仍有一定依賴。加征關稅后,進口加拿大菜粕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將大幅削弱,中國可能會增加菜籽進口量,或者轉向其他國家進口菜粕,如阿聯酋、澳大利亞等。
同時,國產菜粕以及其他蛋白粕的性價比優勢也將進一步顯現。此次加征關稅對國內中期菜粕供給影響較大,理論上將影響近一半進口菜粕供給。由于加拿大菜籽難以被其他國家替代,長期來看,中國將增加對加拿大菜籽的進口或增加其他國家的菜粕進口。但考慮到菜籽壓榨過程中菜油對利潤的貢獻度可觀,進口菜粕中長期將供小于求。
相比之下,生豬市場受到的影響則微乎其微。近幾年,中國每年進口豬肉數量在100萬~150萬噸,約占每年豬肉消費量的2.5%,其中近三年進口加拿大豬肉均在10萬噸左右,占總進口量的8%,占總消費量的0.4%左右。由于國內進口豬肉總量較少,加上加征關稅后市場份額被其他國家替代,因此加征關稅對國內生豬供需和價格的影響微乎其微。
此次中加貿易爭端,雖然對菜系市場造成了一定沖擊,但也為中國提供了加速進口來源多元化、提升國產菜粕競爭力的契機。同時,生豬市場的穩定也表明,中國在面對外部貿易挑戰時,有能力保持國內市場的平穩運行。中方敦促加方理性看待雙邊經貿合作,尊重客觀事實,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共同維護中加經貿關系的健康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