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禪把皇位傳給了‘上黨王‘劉虔,劉虔繼位皇帝在他在位41年后病逝。而這位昭寧(年號)帝駕崩后,發生了瑯琊王氏、汝南袁氏、溫縣司馬氏、弘農楊氏、潁川陳氏、潁川荀氏、潁川鐘氏、魯國孔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扶風馬氏、豐縣張氏、瑯琊諸葛氏、譙縣夏侯氏、吳縣陸氏為首的世家大族因為內戰聚攏了大量的家生奴。少的有三五千,多的上萬,而且因為戰亂,所以這些家生奴的披甲率更是達到了恐怖的20%。
所以在妙覺和尚記憶中,爆發‘永嘉之亂‘的304年,直接爆發了“昭寧大逆”案,也導致了“五胡亂華”,這就是妙覺和尚之前覺得這個世界,依舊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的原因。但是世家大族,卻因為與政治的深度綁定,也因為不同姓氏崛起,而變成了一直到現代還在存續的主要因素。
一開始他還曾經以唯物史觀的態度嘲諷過,這個世界的人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歷史觀。可其實歷史也有偶發性,但歷史的走向是不會變的。因為孫權被偶發性極低概率會出現的劉封射死了。那么,歷史走向也不會改變。因為沒了司馬懿,劉備,曹操,孫權,還會有王備,李操,周權。
通俗一點說,那就是“地球離了誰,都照樣轉。”可具體的感覺卻是天差地別,這個世界權貴以世家的形態出現,這并不改變其本質。本身唯物史觀,就是強調偶發性,就像是劉封射孫權;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就像是世家大族在晉朝的崛起;同時歷史又是斷裂且連續的。
為什么他的奇謀妙策總會時靈時不靈呢?他現在也想明白了:
首先,所謂的“奇謀妙策”,脫離了踏實厚重的土壤,就變成了鏡花水月。他只是知道前世的李潔很聰明,所以他給武廿無推薦了“娶李潔”,這樣就讓武廿無多了李潔這個助力。但也讓原本和李潔處于競爭關系的李玄在淮南商會一家獨大。
其次,世界是變化的,每個人都是世界的變量。所以不能以不變的態度看一個人,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就比如他那個時空中的安娜是和他相濡以沫的賢妻良母。可這個時空內的武廿無得過抑郁癥,本身安娜就是用道德吊著自己才把武廿無伺候得離開了抑郁癥的陰霾。可是他還在武廿無有了柳青以后,還給他推薦了“娶李潔”。這自然就變成了一切不滿的起始點。
最后就是主體與個體的差異性,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吧,“每個人都會死。”那么這代表敵人,就會以我滅亡嗎?從宏觀上來說,是的。絕對正確。可是在微觀上這就是胡說八道。因為你有沒有對方命長才是勝負手。他想著幫武廿無,可是他卻用宏觀理解,解決微觀問題。那么難免就會出現“時靈時不靈”的現象,甚至會變得“荒腔走板”。
想到這里他終于想起自己在這個世界的的師父禪心長老,就曾經多次告誡自己,不要用一種過來人的態度看待武廿無。他一開始只是覺得,師父是讓自己謙虛。可是到現在他才明白,自己根本不是那個‘過來人‘。
妙覺和尚苦笑著正要走來的時候,他發現一個帶著一頂黑色氣質報童帽,搭配著一件長風衣的女人拉著一個小孩迎面走了過來。妙覺和尚認得這個女人,她是武廿無新娶進門的穆婉兒,是晉省穆家的嫡親長女。她拉著的小孩就是最近風頭無兩的那位穆晉安少爺。
妙覺看向這對女子,恭恭敬敬的對著那個三四歲的穆晉安雙手合十做了個揖。隨后妙覺眼角不由一跳,因為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位街頭巷尾都在議論著智斗gpa前任主席卡里姆先生的穆晉安少爺居然只是穿著一件粗布的衣裳。
因為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就是另一個時空的武廿無,所以對那位八省督帥的脾氣秉性自然是有所了解的。他也并不認為‘自己‘是這么刻薄寡恩的人,于是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穆婉兒看著這個和武廿無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男人,捋了捋鬢角垂下的頭發,尷尬的笑了笑說:“妙覺大師,婉兒有禮了。”說完這句話后,穆婉兒恭恭敬敬的雙手合十,然后躬身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