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省廬州.督帥府內,此時的我看著我那個寶貝大兒新宇,從宋省傳來的那份名為《關于太子親軍前往武天嗣處歷練之申請報告》的文件,起先我看到標題就有些不開心,畢竟什么叫‘前往武天嗣處歷練‘?
難道我親封的“欽命征北大將軍王”就是擺設嗎?直接在公文的題目里就直呼其名叫對方武天嗣,新宇這個孩子怎么這么毛糙了?而且我剛曉譽三軍,征北大將軍王的部隊叫做‘靖邊軍‘,現在直接給我來了個‘武天嗣處‘,新宇到底在想什么呢?
我這個老子還沒稱帝,他就自稱太子,哪里來的太子啊?哪朝太子啊?別人叫叫也就罷了,公文里怎么能自稱太子呢?
算了,這也是那個孩子作為我的繼承人第一次給我打報告,畢竟還是個孩子,他姑妄說之,我姑妄聽之。不過還是提醒一下那個孩子吧,可是拿起蘸了朱砂的毛筆,那一瞬間我猶豫了。原本我想要標記的是‘太子‘這個詞,以及‘武天嗣處‘這個短語。
因為現在自稱‘太子‘還是太敏感了,一個處理不慎可是要惹下大麻煩的。至于‘武天嗣處‘這個詞,他不愛喊李友(武天嗣)為大將軍王,我可以理解,新宇總歸是小孩子嘛,不愿意叫大將軍王,直接以靖邊軍代稱總是可以的嘛。
可是到下朱批做標注的時候,我還是猶豫了,直接把‘太子‘兩個字在封面圈出來,那就讓他太難堪了。而且這文件傳回去,還要再過一遍內務部的秘書處,這種由我把武新宇的‘太子‘兩字標紅,下面那群人總是會有各種各樣的解讀。
我現在已經扶起來一個‘欽命.征北大將軍王‘了,現在那群墻頭草要是感覺我的繼承人失勢,來個‘樹倒猢猻散‘,那可真就得不償失了。于是我只是抹掉了‘武天嗣處‘這幾個字,在下面用蠅頭小楷仔仔細細的寫了‘靖邊軍‘幾個小字。最后我打開文件,內容如下:
敬呈陛下預覽:
敬呈此箋,心憂如焚,然志堅若磐。值此末世風云變幻之際,天下蒼生渴盼安寧,吾等忝居其位,當思盡忠報效,以扶社稷于將傾。
伏念幼弟天嗣,乃天賜麒麟之才,英姿卓犖,器宇軒昂。其受命于危難之間,肩負平定漠北之重任,志比鯤鵬,欲展宏圖。然創業維艱,征途迢遞,非有忠貞之士襄助,難以成就大業。
太子新宇,性純善而志高遠,雖年少而有宏圖大略。常言道:“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深明大義,愿盡手足之情。今見幼弟于晉陽獨撐危局,兵馬初聚而諸事繁雜,心憂其難,遂有此議。
太子親軍,皆精銳之選,猛士如云,忠心耿耿。其軍官皆具非凡之能,文韜武略,各有所長。或嫻于謀略,運籌劃策,決勝千里;或勇冠三軍,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今愿遣其前往晉陽,一則助武天嗣整肅軍旅,組建班底,使其如虎添翼,二則使其歷經戰陣,砥礪鋒芒,為吾廬州軍之未來培育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