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三年一述職,縣令來了瑤溪城不過才兩年,明年便要回京述職,這是要破格調動了。
在座的太太奶奶們都明白,縣令接下來的仕途之路要往上走了。
縣令夫人卻在此時邀請琇瑩和她一起入京城,那就是真的把琇瑩當成自已人。
有人輕聲嘀咕著:“縣太爺這么年輕,便要往上調動,以后前途不可限量呀。”
“誰說不是呢,孫家若是靠著自家姑娘攀上了縣太爺,日子會越來越好過的。”
“這要如何攀?縣太爺家的兩位公子都還小著呢,跟孫家姑娘也不相配啊,人家說,女大三,抱金磚,可孫姑娘比縣太爺家的公子都大了六七歲了,差太多了。”
“不多不多,六七歲也不多,縣令夫人此時養在身邊,就當是養個童養媳了。”
“可別瞎說,縣令家是什么人家,孫家現在也算是有官身了,哪會把自家的姑娘送給別人做童養媳?我看啊,八成是這縣令夫人想要認孫姑娘做干女兒呢。”
眾人紛紛猜測,琇瑩回頭看了一眼山桃,見山桃神色緊張,便笑意盈盈地給縣令夫人行了禮。
“多謝夫人厚愛,只是我年紀小,還是想在家人身邊多陪陪家人,請縣令夫人見諒。”
太太奶奶們有人為琇瑩很是可惜。
這般天仙似的小丫頭,聰明懂禮,窩在瑤溪城這個小地方可惜了,若是去了京城,搭上縣令家這個助力,前途不可限量。
也有人覺得琇瑩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派。
京城雖然機會多,可風險也大。
琇瑩一個小姑娘家,離了自已家,萬里迢迢去京城,寄人籬下,處處都不如自已家中自在。
若是出了什么差錯,縣令一家子能護著她么?
還不如留在自家人身邊,將來無論什么事情都有個照應。
像袁家兩位太太這樣的人,就更巴不得琇瑩不去京城了。
琇瑩既然不愿意,縣令夫人也沒有逼問。
恰巧南宮羽從梅林里出來,眾人連忙行禮,縣令夫人又把姑娘公子們做的詩詞擺出來。
南宮羽看了直說好,叫小子們把這些詩詞都用繩子穿好,綁在樹梢上,任人觀賞。
賀家太太跟南宮羽套近乎,謙虛地說賀芙蓉的詩不好,脂粉氣太濃,請南宮羽點評一二。
南宮羽只掃了一眼,便連聲贊嘆:“賀姑娘做的詩詞已經很好了,怪不得會被評為第一呢。”
雖然只說了一句話,但賀家眾人也都高興得不得了。
倘若賀家能夠跟南宮家攀上關系,那前路何愁呢?
南宮羽倒是對公子們所做的詩詞點評頗多。
隨后,他狀若無意,看了一眼書案上的美人抱梅圖,便大為贊嘆:“這是誰畫的?”
山桃不信他沒看出來,便笑著沒說話。
倒是袁家二太太心直口快,忙說這是琇瑩畫的:“畫上的美人是我家的侄女。”
南宮羽看了一眼袁如意,便恍然道:“我認得袁姑娘,上次在將軍山,孫姑娘與李家大姑奶奶斗琴,卻無琴可比,是袁姑娘將自已的琴贈與孫姑娘,可惜那張琴后來被我毀了,袁姑娘是個有胸襟的姑娘,品行高潔,令人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