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真是巧了。
陳家大姑娘趕緊重新見禮,羞答答地喊譚太太一聲姑媽。
喜得譚太太和什么似的。
譚夢好幾個姑娘家都不敢相信:“天底下竟然有這么巧的事情嗎?”
譚太太便道:“你們姑娘家哪里知道,這天上管著姻緣的,是一個叫做月老的神仙,他叫哪一對成了姻緣,便在哪一對身上系紅線,有時候,你們就住在對門,卻不能成就姻緣,有時候,哪怕兩個人住在天南海北,也能做成夫妻。”
“這個就叫做千里姻緣一線牽,譬如我和你爹,我在江北住著,離瑤溪城十萬八千里呢,這不就成了?再譬如你陳家大姐姐,和咱們一個城里住著,卻能跟我娘家表兄的兒子,你的遠房表兄成一對兒,這豈不就是姻緣?”
“幸好你那個表舅住在云霄縣,你陳家大姐姐嫁過去,也不算是太遠,想娘家了,就能隨時回來的,不像我,嫁給你爹這么多年了,也就回去了三四次。”
“唉,你們現在還小呢,不懂當娘的心,當娘的,都盼不得自己的姑娘一輩子守在自己身邊才好呢,哪里舍得叫你們嫁到那么遠去?縱使沒法子了,這心里也時時刻刻掛念著的。”
聽譚太太說起這些來,幾個小的都不想出去玩兒了,都陪著譚太太說話。
譚太太就喜歡這種被眾星捧月的感覺,便說得越發起勁兒了。
說著說著,她就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
陳家大姑娘大概是因為要成親了,而且嫁的就是她娘家表兄的兒子,所以越發羞澀,只在一旁安安靜靜地聽著,偶爾恰到好處地插上一兩句話。
那廖家的照慶是個啞巴,自然要比陳家大姑娘還要安靜。
陳家二姑娘的性子天生文靜,若是不問她,她是絕不開口的,但卻很細心,記得叫人給他們這些人添茶。
陳家三姑娘性子直爽,陳家四姑娘活潑,陳家五姑娘嬌憨,這幾個小的嘰嘰喳喳的,問的全是她這位表兄的兒子如何,怕是給陳家大姑娘問的。
譚夢好則纏著她問那月老神仙的事情。
只有琇瑩,問的卻是江北的風土人情,漕幫是如何運作的,靠什么營生賺錢,江北老百姓的日子好不好過等。
時間一長,譚太太就覺得,自己不是在跟一個小姑娘說話,反而是在跟漕幫的當家人說話。
在這個小姑娘面前,她一個大人,反倒變成了一個回話的管事婆子。
譚太太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可也不知道為什么,卻甘愿回答琇瑩的問題。
她細細想了想,覺得琇瑩這種威勢與親和力,這種上位者的傲氣,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一般。
譚太太這么一想,便有些心驚,忍不住越發仔細打量琇瑩。
一個人容貌生得美不美,會不會琴棋書畫倒是其次,她能否嫁入高門,能不能鎮得住高門大戶里的人,就得看她有沒有這個手段和氣勢。
跟琇瑩說了幾句話,譚太太就能肯定了,孫家的這個琇瑩,是絕對有資格嫁入國公府的。
要不是身份低微,就連王府也嫁得。
只可惜到底是年紀太小,眼神還很純真,性子也嬌滴滴的,時不時就要吃一塊小點心。
幾個姑娘手邊的點心果子幾乎都沒動,只有她的,已經空了大半盤了。
譚太太就忍不住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