琇瑩還在發愣,照慶就輕輕戳了戳她,指了指暖榻上的幾本書。
琇瑩這才撿起書翻了翻,發現正是自己寫的那幾本,就笑了:“原來何姑娘問的是這個,其實我平常不大愛看這些話本子,剛搬到城中,不認識什么小姊妹,有一回閑來無聊,去逛街的時候買了一本,放在家里,也沒翻幾頁,就忘了。”
“是丫頭們看到我書房中有這樣的書,為了哄我開心,告訴了外頭的小子,叫小子去買了來,不知不覺,竟然買了這么多呢,反正我也不愛看,你們誰喜歡,就拿去好了。”
何愛珠本來想拿走的,可她剛剛在這么多人面前,被子衿打了一巴掌,面子早就丟光了,心里想發作,卻又不敢,畢竟那可是宮中的近侍啊。
更可恨的是,她心心念念買了這么久,都沒淘換齊全的幾本書,琇瑩卻完全不放在眼中,隨手就送人。
何愛珠便酸溜溜的:“真是人比人氣死人,鄉君身邊隨隨便便一個小子,就能把書都買得這么齊全,我們這些人身邊的小子就是那沒用的,什么都買不到。”
琇瑩淡淡地笑道:“可能是運氣好吧。”
她招手叫來月桂,讓月桂去取二百兩銀子:“你讓孫德送去書局,請書局掌柜的把這奇俠錄的后面兩本書多加印一些,趕在過年之前,給今日的姑娘們送去。”
眾人都忍不住咋舌。
到底是鄉君啊,隨隨便便就能拿出二百兩銀子來。
在場的雖然都是商戶家的小姐們,但大家的月例銀子,也不過就是每個月二兩銀子罷了,便是有逢年過節長輩們賞賜下來的,攢一攢,手里有個二三百兩銀子,就不錯了。
能一下子拿出二百兩銀子來的,那可不簡單。
這里頭也有一些受盡家中人寵愛的,譬如譚夢好、賀芙蓉、何愛珠和袁如意之流,是可以拿出二百兩銀子的。
但是,她們用這么大數目的銀兩,也得跟家里人商議,可不像是琇瑩這樣,隨口就吩咐了。
眾人都暗暗羨慕,只有何愛珠,酸得都翻白眼了。
“到底是鄉君,拿著銀子就能吩咐人辦事了,唉,我這輩子就沒有這個好命了。”
冷不丁的,琇瑩忽然笑道:“怎么沒有?何姑娘的姑婆婆不是縣主么?何姑娘去求了這個姑婆婆,讓姑婆婆養了你,再為你請封一個鄉君,不就可以了么?”
何愛珠的這個做縣主的姑婆婆,其實是她的表姑婆婆,也就是她親爹的表姑,她親祖父的表姐。
這個表姑婆婆的爹當年治水有功,朝廷為了以示嘉獎,給他的獨女封了縣主。
按理說,封了縣主,這輩子就會順風順水,衣食無憂。
奈何這個縣主的命不大好,還沒嫁人,爹娘相繼沒了,她頂著一個縣主的頭銜,給娘守孝后又緊接著給爹守孝。
孝期都過了,她一個老祖母也沒了,又接著給老祖母守孝。
老祖母沒了,一個老祖父又沒了。
等給老祖父守完孝,十六七的大姑娘已經成了二十八九的老姑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