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讓姚遠折騰到快下班,還得去庫房,推自己的小推車,把鐵锨、掃帚、簸箕、噴霧器一堆工具放到手推車上,然后再去院子里裝幾锨生石灰。
這些工具得帶到各自負責的村里去,要不然下午上班還得來一趟。
邵玲的情況,姚叔和姚遠說過。這是個身形瘦小的姑娘,和姚大廈年齡差不多大。
姚大廈上小學的時候,和她在一個班呆過。人挺老實,也不怎么愛說話,對姚大廈也不錯。所以,姚叔記得她,會對姚遠說。
姚遠就跟著邵玲,去庫房推小推車,再在邵玲指導下,去院子里裝了生石灰。
肩背式的噴霧器沒了藥水,邵玲又領了藥來,教著姚遠去自來水跟前兌好了,都裝在噴霧器里。還不忘囑咐姚遠,去找監督員趙順章,領了口罩和線手套。
清潔員每月可以領四副線手套和兩個口罩,再多領就得隊長批條了。
等把這些東西都準備好,就到了下班時間。姚遠在前面推著小推車,邵玲在后面跟著,兩個人一起往一村這邊走。
邵玲就對姚遠說:“這已經下班了,咱到一村以后,把車子和工具都放到村委會的大院里,下午上了班再去推出來吧?”
這姑娘說話聲音不大,聲音里還帶了些懶洋洋的韻味。也不知道是因為瘦小,沒有力氣說話,還是故意要這樣文縐縐的。
姚遠就問她:“咱們,下,下班,村委會,還,有人?”
邵玲就對他解釋說:“村委會中午有人值班,不鎖門的。”
姚遠就不說話了,推著車子在前面走。
從二村到一村,有條小道,翻過一道土坡,土坡下面,就是一村的地界了。
走這條小道,要比繞到公路上去走公路,再從公路繞回來近不少,他們就走了這條小道。
小道是窄窄的黃土路,周邊是半人高的野草,遠處是莊稼地。
這時候,莊稼地里的玉米已經一人多高,快要成熟了。還有些地種的是矮一些的谷子,地里農民用秫秸扎了幾個一人高的架子,上面蒙了些破布,用來模仿人的樣子,嚇唬到處亂飛的麻雀,不敢到地里去糟蹋糧食。
小道窄,走不開兩個人,邵玲只能在姚遠后面跟著。
待下了土坡,小道就拐上了一個寬些的土路。
土路一頭連著公路,一頭通往一村東面的公廁,是離這里五里地以外的一個農村,用驢車過來拉公廁的糞便壓出來的。
那時候農村種地不用化肥,都是用糞的。所以,城里和工廠公廁的糞便,還是好東西。各村和生產隊都要將這些公廁,按地域劃分到各生產隊。各生產隊只許挖分給自己的公廁糞便,不許挖分給別人的,不然生產隊之間就會鬧矛盾。
五里地以外那個村里,趕著驢車來拉糞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頭,叫劉二趕。
劉二趕和姚大廈關系不錯,姚叔對姚遠說過這個人。有時候糞拉的多了,驢老了,上坡拉不動,姚大廈會幫著劉二趕推車。
劉二趕來的時候,就經常給姚大廈帶些小東西。裝在籠子里的蟈蟈,在田野里孵窩的鵪鶉,高枝上鳴唱的黃鸝,有時候趕上地里落花生,還能給他帶一捧花生來。
待小道拐上寬路,邵玲就和姚遠一起并排著走。
邵玲就說:“你不記得我啦?在小學的時候,咱們還在一個班呢!”
邵玲長的很普通,不丑也不俊。姚大廈記人,也跟長相沒關系。誰對他好,他就能記得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