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美美卻不一樣,知道有這個政策,立刻就主動申請了,寧可讓同學們罵她是落后分子。
興許是姜抗抗的遭遇打擊了她的積極性,也許是這個時候,大家已經沒有了當初姜抗抗那樣的,志在四方的激情。更多的,恐怕是和姚遠朝夕相處,受了姚遠務實的實用主義的影響。
美美很早就屬于學校里的落后分子,基本不參加同學們組織的任何活動。在別人眼里,美美是過于老實了。可是,在姚遠看來,這孩子心很重,腦子里想什么東西,是很難猜到的。
姜美美畢業了,就很少出門,也很少說話,臉上有笑容的時候也很少。她一定是在為自己的前途擔憂。
這個時候,學生高中畢業了,只有兩條路好選擇,插隊,或者是設法留在城里,然后等待分配工作。
插隊,姜美美已經拒絕了。留下來,恐怕也是無奈的選擇。她肯跟著姚遠認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就說明她心里還是有更高的理想的。
可是,在這個年代,你有再多的理想,也沒有用處。
大學都是參加工作以后,廠里推薦的。沒有憑著刻苦學習,成績優秀就可以上大學這一說。
而廠里推薦的名額,就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奢望的了。就是像邵玲那樣的干部子弟,都很難獲得這樣的機會。
邵玲也不愿意掃一輩子大街,特別是隨著年齡的逐年增大,關于個人前途的憂慮,也在一天天加劇。
姚遠不愿意讓別人知道他不傻,在外面說話依舊結巴,和邵玲也是這樣。
所以,邵玲只知道他腦子開始慢慢好了,并不知道他已經和正常人一樣,不結巴了,腦子更是聰明異常。
平時兩個人在一起工作,多是邵玲說話,姚遠只是聽著,很少插嘴。他怕言多必失,說多了露餡。
大多數時候,邵玲等于是自言自語,也不需要姚遠回答她什么。她性格內向,幾乎沒有朋友,姚遠算她的朋友,也算她的傾訴對象。
她知道姚遠結巴,腦子不怎么好,就不怕他把自己說的東西傳出去,什么都會和姚遠說,也包括關于對自己前途的擔憂。
一般這時候,姚遠會結巴著告訴她,不能放下知識,知識早晚有用。
姚遠當然知道,再過五年,國家就會恢復高考。那時候,那些沒有放棄知識的年輕人,將會首先成為國家的寵兒。
但這個事情,姚遠肯定不敢說。只是一個勁跟邵玲重復:“知識……將來……一定……有用!知識……會……改變,命運!”
邵玲有時候會笑他,但有時候也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姚遠的話,也最終成為鼓勵著她學習,沒有最終放棄知識的一個提醒。
因為在那個毫無希望的年代,學習,恐怕是唯一處于黑暗中的希望了,雖然希望不大,但聊勝于無。
目前的姜美美,心里的想法,恐怕和邵玲是一樣的。她最好的歸宿,就是進工廠當一名工人,然后像她媽那樣,嫁人、生孩子,終老一生。
這是她不愿重復的老路。
抗抗待業在家,雖然可以自食其力,甚至有時候掙的比別人都多,生活的更好。
可是,在姜美美看來,那不是長久之計。沒有單位,雖然不影響糧食票據發放,可是生病住院,就得自己掏錢。而且,老了也不能退休,沒有地方領退休金。老了,做不動了,怎么辦?還真不如當工人,哪怕像她媽一樣,在家屬小廠里干呢,收入少些,可是將來會有保障。
這就是姜美美看到的現實,毫無希望。